「新殖民主義」?——被誤讀的中非關係

西方不少政界人士指責中國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事情果真如此嗎?學者深入研究後否認了這點。中國與非洲友好合作的關係要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不管是作為弱者的患難與共,還是在國際舞台上的相互支持,經過三個階段的發展,中國與非洲已建立起新型的戰略夥伴關係。這是曾經有過殖民經歷並曾拋棄非洲的西方難以理解和做到的。 

近年來,隨着中非合作的增多,西方警告中國在「攫取」 非洲土地的聲音日漸增多。有人指責中國使用「掠奪性貸款的方式」,破壞非洲的經濟發展,增加了非洲的債務,且幾乎沒有創造出工作機會。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莉·克林頓(Hillary Clinton)也曾發表類似言論,警告非洲人民提防这种「新殖民主義」。 

那麼,中國真如批評的那樣,是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並在「攫取」 非洲的土地嗎? 

深入研究過中國在非洲角色的學者們認為,西方政治人物在這方面的很多觀念都與事實不符。像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國際政治經濟系教授博黛蓉(Deborah Brautigam)就指出,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活動更多地表現出全球化特徵而非殖民化特徵,中國投資者發揮了正面作用,並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博黛蓉通過大量調查研究發現,中國大量買地、運去農民的故事是編造出來的。稱中國公司沒有創造就業機會也是毫無道理,因為在非洲的中國企業有至少四分之三的工人來自當地。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亨利·G·布羅德曼(Harry G. Broadman)在2006年就曾表示,中國企業會為非洲國家提供了「增加出口總量、多樣性和總額的機會」。 

既然如此,那麼中國與非洲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呢? 

 

傳統朋友 

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一直是中國外交的基礎。其中,非洲國家更是中國的傳統朋友。自建國以來雙方高層互訪就十分頻繁。過去20年間,中國外長每年的第一次出訪必去非洲。而中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近年來出訪非洲的頻率,在世界各大國中可能也是最高的。 

這種友好合作的關係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萬隆會議。此次會議使亞非各國形成了反對殖民主義、維護國家主權的共同戰線,周恩來總理也在會上憑藉其卓越的外交能力贏得了非洲領導人對中國的信任。 

自那以來 ,中非合作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td7ph2
td7ph2

1950至1978年為正常發展期 。此時中國的非洲政策集中在打破西方及蘇聯的封鎖 ,爭取同盟上。 

1956年中國與埃及建交標誌着中非關係進入新的階段。此後,在非洲相繼宣佈獨立的國家陸續與中國建交。中國在非洲的朋友越來越多。中國和非洲國家同為國際社會的「弱者」,彼此相互支援,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這個時期,中國幫助非洲擺脫殖民主義的意圖無可爭議。中國在自身面臨經濟困難和三年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始終堅持為非洲國家提供經濟、技術和財政援助,向新獨立國家派遣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和醫療隊,修建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著名的坦贊鐵路就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修建完成的。早在當時,很多非洲領導人就不僅將中國視為一個政治同盟,也是一個經濟合作夥伴。 

這樣的無私援助也獲得了回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1年10月25日的第26屆聯大上恢復了聯合國合法席位,這離不開非洲國家的支持(76張贊成票裡有26張來自非洲國家)。因此,毛澤東曾說: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 

td7ph3
td7ph3

在1978年至1995年的過渡轉型期 ,中國的對非戰略主要是配合改革開放和將重點放在與台灣爭奪非洲國家上。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非洲一度被西方國家視作沒有未來的絕望大陸,而被西方所「拋棄」。然而,此時中國仍延續了以往的戰略: 

td7ph4
td7ph4

後兩點是有着宗主國經歷的西方大國難以做到的。也就是說,在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同時,與非洲大陸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以共謀發展。 

這樣的戰略以及對國際正義的堅守很好地聯合了非洲國家。1989年美國與西方國家宣佈對華制裁後,非洲很多國家領導人紛紛來華訪問,表達對中國的同情和支持。儘管冷戰後非洲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中國與非洲的合作並未改變,非洲作為中國的可靠朋友也沒有變化。 

1992年,中國提出繼續同非洲國家發展關係的六條原則,強調中國尊重非洲各國的選擇,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同非洲各國的友好往來和形式多樣的經濟合作。表明了中國對廣大非洲國家的尊重和加強中非關係的願望。 

 

1995年至今為快速上升期,中非關係經歷了多重轉變,意識形態逐漸淡化、交流領域從單一到多元、合作性質也從注重經濟援助發展到強調互利雙贏,並確定了新型的戰略夥伴關係。 

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論壇成立。它是中國和非洲國家在南南合作框架內的一個集體對話機制,令中非合作走向一個新的高峰。中非合作論壇的獨特性在於,它不僅是中國外交史上首次與另外一個大陸之間建立的對話磋商機制,更是中非務實合作的一個重要平台。 

自創立以來,論壇每三年舉行一次部長級會議,交替在中國和非洲舉辦,2018年9月的中非合作論壇是第七屆。 

2006年1月,中國發表《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倡導建立發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互相交流的新型中非戰略夥伴關係,得到非洲國家積極回應。文件將中國對非政策的總體原則和目標概括如下: 

td7ph5
td7ph5

 

全方位合作 

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中國與非洲國家建立了各個領域的合作機制,使傳統的雙邊合作發展至多領域、全方位、多層次。 

與非洲建立外交關係之初,中國與整個非洲的貿易額只有1200萬美元。根據商務部的數據,2016年中國與非洲國家貿易額已達到1492億美元。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以及首要直接投資國。對於中國企業「走出去」並積累參與全球化的經驗,非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減免了非洲國家的債務,在對非援助中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並在經濟合作中努力幫助非洲國家發展基礎設施,優化經濟結構。從2000年至2009年,中國減免了非洲貧困國家近30億美元的債務,比西方同期減免的總和還多。 

中國人的高效和靈活性也贏得了口碑。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一位高級經理直言道:「如果想要具體成果你就去找中國。如果想捲入沒完沒了的討論你就去找傳統捐助國(西方國家)。」 

d7ph1
2017年1月11日,肯尼亞從中方手中接收首批機車,它們將被用於中國承建的蒙巴薩—內羅畢標軌鐵路(來源:新華社)
d7ph1

 

在重大國際事務中,中國與非洲國家相互支持,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中非擊敗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和非洲內部事務的干涉,維護了各自國家的利益。如在中國核心利益的人權等問題上,以非洲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給予中國有力支持,多次挫敗西方國家的反華人權提案,維護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

中國也盡己所能支援非洲。凡是涉及非洲的事務,中國一貫重視非洲方面的意見,支援非洲區域組織在解決非洲地區熱點問題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並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仗義執言,捍衛和支持非洲國家的合法權益。 

此外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在非洲的維和行動,目前中國在非洲共有 2500 餘名維和人員,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中國從 1963年起向非洲派遣醫療隊,到 2017年為止已向 50個非洲國家派遣援外醫療隊員兩萬名,診治非洲患者近2.1億人次。 

中國通過知識傳播和技術傳播兩個途徑向非洲國家轉讓技術,每年都幫助非洲培訓大量人員並招收非洲學生來中國大學學習。同時通過中國在非洲的企業,向當地員工傳授技術。農業技術培訓、政府獎學金、青年交流等人文交流也得到同步發展。 

正如外交部非洲司前司長盧沙野所說,與殖民者靠武力攫取土地、奴役非洲人民、破壞非洲文化相反,中國幫助非洲國家建橋修路,建造醫院學校,同時不干涉他國內政,而是在平等基礎上與非洲國家溝通,並支持非洲國家自主解決問題。這才是中非關係的基本事實。 

 

 

參考資料: 

《美國政客完全誤讀了中國在非洲的角色》 德伯拉·布勞提加姆 觀察者網 2018/4/30 

A New World Order? Africa and China. OUSMAN MURZIK KOBO. Origins: Current Event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2013/5 

《圖解當代中國外交》 耿向東 中華書局  2010年

《深化中非合作的世界體系結構分析》 劉青建 當代世界  2015年第3期 

中國在非洲的角色——杜小叢參贊在雪城大學「中非關係」研討會上的演講(稿) 2010/4/8 

《為中國正名:中國的非洲戰略與國家形象》 李安山 世界經濟與政治 2008年第4期 

《中非關係為什麼如此重要》 羅建波 學習時報 2014/8/18 

外交部非洲司司長盧沙野接受非洲聯合記者團採訪實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4/4/25 

Last updated:
201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