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豐富了中國的印度舞樂雜技

1802ph022
敦煌壁畫的中唐舞蹈圖,其舞姿明顯是受到外來舞蹈風格的影響。
1802ph022

中國雖然有悠久的音樂舞蹈傳統,但也注重向外國學習,這種情形在漢代以後更加明顯。公元三世紀的魏晉時期,中國就有梵唄的流行。到了唐代,音樂舞蹈很盛,當時最流行的音樂中,有龜茲樂和天竺樂等外國音樂,並曾有印度的樂舞雜技團來中國。而唐玄宗時,宮廷裡的各種樂隊中還有表演印度歌舞的。這些外來樂器在漢代加入了中國的樂隊,使中國傳統的歌舞樂調起了很大變化。如:琵琶原是馬上彈奏的樂器,為印度和波斯所共有。箜篌(Vina)為印度梨俱吠陀時代樂器的代表,也是在漢代時傳入中國,盛行一時。在漢時作曲家曾為此創作了《箜篌引》的樂曲。東漢時,中國又從新疆傳入豎箜篌,又稱「胡箜篌」。

1802ph025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1802ph025

南朝梁武帝提倡過印度的音樂,隋唐時代的「天竺樂」指的就是印度的樂舞。《隋書》中記載,印度的音樂隊始於公元四世紀東晉,據《新唐書》、《舊唐書》中記載,唐朝曾有印度的樂舞技團來中國表演;唐玄宗時宮廷的各種樂隊有表演印度歌舞和印度音樂,如「婆羅門樂」。印度音樂早就傳入,並流行於中國。

1802ph023
唐代陶樂舞俑
1802ph023

「霓裳羽衣曲」相傳原為印度樂舞,初名「婆羅門曲」。傳到中國後,據說得到唐玄宗改編增飾,並配上歌詞和舞蹈,而成為唐代著名的宮廷舞曲。其曲舞均描寫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的形象。在隋唐時期,外來樂舞最盛,隋九部樂、唐十部樂、天竺樂等都居於最重要的地位,龜茲樂、高昌樂等西域樂曲也都是天竺樂的化身。這些印度樂舞傳到中國後,都像「霓裳羽衣曲」一樣,經過融化和吸收,變得中國化。

1802ph024
融會貫通的中國雜技
1802ph024

中國的幻術,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早在公元前西漢時期就已出現,而印度的幻術,則是在東漢時隨着佛教傳入中國。印度的幻術傳入中國,使中國幻術的內容變得更為豐富。據東晉《搜神記》記載,由印度傳入中國的幻術有「斷舌復續」、「剪帶還原」、「吞刀吐火」、「燒物不傷」等等。中國有關蓮花的幻術很多,歷史很長,也受到印度佛教影響,尤其是受了印度高僧佛圖澄(公元232─348年)所傳的神通故事影響。高僧佛圖澄於公元310年來到洛陽,以高僧身份宣傳佛教,據《佛圖澄傳》記載:後趙石勒召見佛圖澄時,佛圖澄從缽中變出青蓮花。此外《高僧傳》也記載了許多幻術,如九蓮寶燈、金蓮寶座、口吐蓮花等。印度的幻術傳入中國後,不僅有助宣傳佛教,也使中國人大開眼界。

Last updated:
2018-09-19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