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8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8

1930年代,日本加緊侵華,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變」、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及其所引發的全面抗日戰爭,令本着與內地居民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的香港居民積極支持抗日,加上特殊的政治地位與地理位置,使香港成為抗日救亡運動的活動中心之一。

「七七事變」後,在香港以援助抗戰為宗旨的社會團體紛紛成立,總數不下數十個。這些團體廣泛開展活動募集捐款。1938年的救國獻金運動開始於九龍深水埗的瓜菜小販,其後迅速擴大,取得了獻金百萬的巨大成績。1938年10月,香港居民將慶祝雙十節宴會款項改作捐募寒衣,香港76個商團聯合募集寒衣36萬件。其他賑濟團體、學界則舉行贈旗募款,採購寒衣及防毒面具。1938年底,日軍攻陷廣州、深圳,大量難民湧港,香港各界紛紛伸出援手。

香港民眾援助抗戰的另一種形式是組織救護隊、回鄉服務團等。1932年「一二八事變」發生後,十九路軍奮起抗擊日軍。施正信醫生、馮慶友醫生等20餘名醫護人員組成香港醫療護理隊開赴上海支援。1938年10月下旬,中共東南特委通過香港黨組織,在香港地區組織了15個救亡工作隊回惠陽參加抗日工作。工作隊成員日後成為組建抗日游擊隊的基本隊伍。

香港支援抗日戰爭,主要有什麼方式?試舉例說明。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1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1

1932年「一二八事變」發生後,香港醫護人員組成醫療護理隊開赴上海,到收容傷兵的醫院工作一個多月。圖為他們在上海歡送十九路軍士兵傷癒出院。

ebook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變」,日軍攻上海,十九路軍奮起抵抗。上海中華醫學會會長牛惠生醫生呼籲香港中華醫學會支援上海抗戰。施正信醫生、馮慶友醫生等20餘名醫護人員組成香港醫療護理隊開赴上海,到設在公共租界的收容傷兵醫院工作一個多月。李崧醫生也曾攜帶兩箱藥物奔赴上海,並在牛惠生醫生帶領下,向永安、先施、大新等三大公司募捐,建立了戰地醫院,廢寢忘食地工作了一個月。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2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2

左圖:1938年宋慶齡(左四)與保衛中國同盟中央委員在香港合影;右圖:1939年宋慶齡在香港的碼頭步下石階察看支援抗戰物資裝船情況。

ebook

1938年6月14日,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China Defence League,以下簡稱「保盟」)在香港宋慶齡寓所宣告成立。保盟利用香港國際聯繫廣泛等有利條件,通過出版《保衛中國同盟新聞通訊》等方式把中國民眾的深重災難和中國戰場的緊迫需要傳達給國際社會,為中國抗戰,特別是為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募集了大量資金和物資。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3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3

左圖:1938年1月廖承志出任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圖為當年3月廖承志(前右)和茅盾(前左)、夏衍(前中)等在廣州合影;右圖:1938年底,香港九龍新界司機總工會的工人走遍港、九、新界,籌集港幣4,000餘元購買救護車及藥品,前往桂林捐獻給八路軍。

ebook

為了加強對外宣傳並爭取國際社會對八路軍、新四軍的物資援助,1938年1月,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在香港成立,此舉得到英方同意。廖承志和潘漢年作為八路軍、新四軍的代表前往香港工作。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4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4

                                                                                      抗戰期間,香港崇正總會組織的一隊救護隊開往內地前合影。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5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5

                                      1938年底,日軍攻陷廣州、深圳,此後香港成為大量內地難民的避難所。圖為徒步抵達香港新界的難民。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6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6

左圖:1938年底起,大量為逃避日軍的難民南下,香港為部分難民提供火車的貨車車廂以暫時棲身;右圖:香港的義務醫護為難民看病。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7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7

香港為難民提供膳食。左圖:從救濟站領到稀飯果腹的難民;右圖:在香港難民營內進食的兒童。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8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8

香港民眾紛紛為支援抗日、救濟難民出力。左圖:「華南影帝」吳楚帆(右二)與妻子黃笑馨(右一)在香港的足球義演中為抗日義賣募捐;中圖:中環皇后大廈前一名女學生賣花籌款救助難民;右圖:一名小販於太古船塢門前義賣,其攤檔有「救國不分男女老幼」、「熱誠愛國」等標語,並掛上中華民國國旗。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9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9

抗戰期間,香港以抗日救國為主題的演藝作品如雨後春筍。左圖:1941年演員王瑩(左一)、金山(右二)在香港利舞臺演出抗日劇目《放下你的鞭子》;右圖:1941年香港抗日電影《正氣歌》劇照。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10
mainsite_psd_zhanqian05_10

左圖:何世禮將軍;右圖:何世禮(後排左一)與家人合影,前排中坐者為其父親何東。1938年,何世禮獲晉升為中華民國陸軍少將,1945年日本投降時為中將,是抗戰時期中國高級將領中僅有的香港人。

香港支援抗日戰爭,主要有什麼方式?試舉例說明。

香港支援抗日戰爭,主要有以下方式:

1.成立不同組織援助抗戰,例如保衛中國同盟。

2.籌款捐款,例如1938年的救國獻金運動。

3.組織救護隊、回鄉服務團等回國支援,例如1932年「一二八事變」發生後,施正信醫生、馮慶友醫生等20餘名醫護人員組成香港醫療護理隊開赴上海支援。

4. 救助難民,1938年年底起救助大量南逃香港的難民。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施正信教授(圖1)、劉智鵬教授、劉蜀永教授(圖3、4、8、9)、FOTOE(圖2、5-9)、其他資料圖片。中國文化研究院已盡力聯繫圖片版權擁有者,倘有問題,請與本院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