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京劇是如何誕生的?

30005ph008
沈蓉圃繪《捉放曹》曹操、陳宮及呂伯奢
30005ph008

京劇的形成是一個經過多次融合及變化的複雜過程。她的萌芽從清代康熙末年「花部」滋生繁盛就開始了,而徽班則是她的直接搖籃。從徽班進京到京劇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有個相當長時間的變化過程。一般認為從徽班進京到京劇形成經歷了四五十年的時間,可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徽秦合流、徽漢合流、徽漢京融合、「前三鼎甲」

bulb

「前三鼎甲」

京劇前三鼎甲指的是京劇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員中的三位傑出老生人才:程長庚、余三勝、張二魁。

30005ph005
清末北京前門大街
30005ph005

京劇的形成是南北曲融合的產物,徽、漢、京匯合交流的結晶,是宮廷戲劇與民間戲劇的相互滲透的重要成果。京劇的形成,結束了始於康乾之世的花雅爭勝的局面,標誌着古典戲曲的結束,揭開了近代戲曲的篇章。京劇適應觀眾的審美需求而產生並發展,能夠最大限度地適應南北各地觀眾雅俗共賞的口味。有人形容京劇是「老樹春深更着花」,「老樹着花無醜枝」。的確,戲曲老樹上的這枝新花委實是千嬌百媚,豔麗無比。

30005ph006
沈蓉圃繪《連環套》黃天霸及竇爾墩
30005ph006

唱腔是一個聲腔劇種的核心。它吸收了南北曲精華,既避免了上述諸腔的弊病,又吸收了它們的優長,形成以二黃、西皮為主的自由、活潑、奔放的聲腔,既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和藝術表現力,又具有聲樂的美感。徽班進京之初,相容崑、京、秦腔,形成諸腔雜陳的綜合戲班,用了七八年時間漸漸立足於京師舞台。正當徽班聲譽日隆時,花部遭到清廷禁毀,不得不在高壓政策下變革圖存。道光初年大批漢調藝人進京,加盟徽班,對徽班的發展和京劇的形成起到巨大的促進和催化作用。

30005ph007
沈蓉圃繪《馬上緣》樊梨花與薛丁山
30005ph007

京劇的腔調雖然來自徽調和漢調,但並不等於原來的腔調。京劇的語言包含徽音和漢音兩方面的因素,但絕不是兩地的方言。京劇的形成有賴於音樂體系的形成和板式的規範化,有賴於語音、語言的統一化、規範化,並實現音樂唱腔與語音、語言的和諧統一。一個聲腔劇種的形成,除主要表現在聲腔、語音方面外,還表現在表演上。道光年間,京劇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徽班進京之初,有九門角色,即末、生、小生、外、旦、貼、尖、淨、丑。漢劇的角色除了上述九門外,還多了一個雜,即為十門角色。後來,徽、漢、崑交相融會並重新組合,產生了老生、小生、武生、正旦、旦、武旦、老旦、淨、丑九門。表面看去,變化似乎不大,其實不然。由於語音和聲腔趨於規範統一,角色行當趨於完備,促使大多數演員專心致志於皮黃戲,以至於每種角色行當都湧現出演唱皮黃的能手。他們擁有很高的表演才能和表演技巧,並不斷總結出表演程式,使之規範化和定型化。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