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讓你秒懂佛經的經變畫

0509ph029
莫高窟盛唐第217窟觀無量壽經變,主尊是阿彌陀佛和四脅侍菩薩,背景的建築群,是珍貴的建築形象資料。
0509ph029

把佛經的內容「變」成圖畫,就叫做「經變」,就是經的變相,具有圖解的意味。變相有別於變文,同樣稱作經變,殊途同歸,功用也是一致的。簡單說,為了區別相對獨立的尊像畫和故事畫,只有將整部的佛經畫成圖畫,才稱為經變畫。

 

「西方淨土變」,又稱「阿彌陀經變」,依據的是《阿彌陀經》,應該是敦煌石窟最早出現的經變之一,數量也最多。早期的許多說法圖都是以阿彌陀佛為主尊,前方有寶池、蓮花,就是一種簡易的阿彌陀淨土變相。經文和變相描述的西方淨土是一個令人嚮往的極樂世界,在那裡,以黃金、琉璃鋪地,七寶池、八功德水中蓮花綻開,天上飄揚着美麗的花雨,樂聲繚繞,樂器在空中不鼓自鳴。這裡沒有人間的苦惱,眾生都有非凡的智慧,壽命更是永無止盡,生命也從蓮花中化生。如此美好的世界,勝過人們的理想。要想到達往生極樂世界,只要積德行善,對阿彌陀佛及其淨土抱有堅定的信仰。

0509ph030
莫高窟盛唐第320窟觀無量壽經變,中間是「極樂世界」,兩側為立軸式連環畫「未生怨」和「十六觀」。
0509ph030

有關彌勒菩薩的主要經典有兩部:《佛說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和《彌勒下生成佛經》。佛經說,釋迦之後還有未來佛。彌勒,意譯為「慈氏」,本來是釋迦牟尼同時代人,辭世後上生兜率天宮待機,在釋迦入滅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從天宮下生成佛。屆時的彌勒世界,一片光明,一種七收,樹上生衣,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長壽多福。隋代的幾幅都是「彌勒上生經變」。初唐開始將彌勒上生、下生合併構圖。榆林窟中唐第25窟北壁畫「彌勒下生經變」,畫面以組成品字形的彌勒三會說法為中心,下部畫下生成佛的緣由。彌勒下生翅頭末城,國王儴佉富有,將七寶台贈彌勒,彌勒轉送婆羅門,婆羅門拆毀七寶台,彌勒深感須臾無常,乃於龍華樹下修道成佛。儴佉王率王妃、臣屬剃度出家。三會兩側表現彌勒世界。

 

0509ph032
彌勒經變,上部是彌勒菩薩倚坐在兜率天宮,中部是彌勒菩薩下生成佛。
0509ph032

敦煌的「維摩詰經變」始見於隋代,由單一的問疾品故事畫發展成包括方便品、弟子品、觀眾生品等在內的經變構圖。唐代增加六品,宋代增至十二品。毗耶離城居士維摩詰,家產豐厚,精通佛理,且巧思善辯。釋迦說法行化來此,維摩詰稱病不見,佛陀遣眾弟子,由專司智慧的大菩薩文殊師利率領,前往問疾。雙方就此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論辯,其間反覆探究佛法,義理深奧。「維摩詰經變」構圖都以問疾品為主體,因雙方對抗的姿態而富有戲劇性,所以一般安排在室內窟門的兩側。維摩詰的形象最引人注目,初唐第220窟所繪尚有顧愷之筆下的「清羸示病之容,隱幾忘言之狀」;盛唐第103窟則用剛健有力的線描造型,如見「吳家樣」。

0509ph031
維摩詰經變中的維摩詰居士,已是豐腴勁健、滔滔雄辯的形象。
0509ph031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