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送給世界的禮物——「湯學」

30012ph037
白先勇策劃,兩岸三地攜手打造的《牡丹亭》。
30012ph037

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尤其是《牡丹亭》,不僅在國內有着深遠的影響,而且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早在十七世紀,這部名著就已遠傳海外、走向世界,至今有三百多年了。自二十世紀以來,各種外文譯本相繼問世,研究這部名著的外國學者也日益增多。當代著名戲曲理論家郭漢城在為《湯顯祖研究論文集》所作的序中說:「外國有莎士比亞學,中國已經有《紅樓夢》學(即紅學),也不妨有研究湯顯祖的『湯學』」。

30012ph039
海外對湯顯祖的研究多不勝數
30012ph039

中國二十世紀的湯學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前半世紀和後半世紀兩個階段。前半世紀的研究較多地繼承了明清以來考辨本事、曲辭鑑賞的傳統,較少觀念的更新和理論的說明,研究者僅有少數曲學專家和文學史家,前期有王國維、吳梅、王季烈、盧前等人,後期有俞平伯、鄭振鐸、趙景深等人。1957年前後圍繞紀念湯顯祖逝世340周年活動,形成了一個研究的小高潮。七十年代後期以來,湯顯祖研究逐步深入和發展。港、台地區學者的湯顯祖研究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如鄭培凱的《湯顯祖與晚明文化》,華瑋主編的《湯顯祖與牡丹亭》等。

30012ph038
中日版《牡丹亭‧遊園驚夢》
30012ph038

海外對湯顯祖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紀初葉即已開始,日本著名的中國戲曲史專家青木正兒在1916年出版的《中國近世戲曲史》中,首次將湯顯祖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青木正兒的學生岩城秀夫在七八十年代撰寫了長達411頁的論文〈湯顯祖研究〉。八木澤厚〈論《牡丹亭》的版本及其成立年代〉載《斯文》22編1號。美國柏克萊大學的白之撰寫了論文〈《牡丹亭》或《還魂記》〉(1974年)和〈《牡丹亭》結構〉(1980年),另外還有J. Y. H. Hu的論文〈從冥府到人間:《牡丹亭》結構分析〉(1980年)和夏志清的論文〈湯顯祖劇作的自我與社會〉(1970年)等。俄國漢學家索羅金‧馬努幸也於1974年發表的〈論湯顯祖的《紫簫記》〉、〈湯顯祖的戲曲《紫釵記》〉等論文。

30012ph040
溫家寶手跡
30012ph040

2001年5月18日,這在崑曲史上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重大日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宣佈「人類口述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共19項,中國的崑曲在入選項目中名列榜首,這是聯合國文化組織對中國崑曲的最高禮遇,也是對崑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的特殊地位、貢獻和價值的高度認定。這表明崑曲這項藝術已臻於世界地位,屬於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了。在這嶄新的二十一世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崑曲和她的代表作《牡丹亭》,確實已從「美麗的古典」走向「青春的現代」。崑曲《牡丹亭》開始在全世界巡演,給這門古老的藝術與經典名典以青春的喜悅與生命,並必將以超越時空的限制和文化的隔閡走向世界。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1月0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