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0202ph054
長江下游蘇南水稻種植區
0202ph054

作為中華文明的又一搖籃,長江流域孕育了與黃河流域完全異質的地域文化。春秋以前,長江流域流行的語言都與中原很不一樣。荊楚文化信巫尚鬼,與北方樸實的文化特徵判然有別。秦漢以後,由於交流日趨增強,南北方文化異質成分愈來愈少,但風格的差異一直很顯著。

 

發現於雲南元謀縣的元謀猿人,是長江流域、也是中國最早的古人類。比北京猿人時代稍早,長江中游又棲息着鄖縣猿人,發現於湖北鄖縣梅鋪。在晚期直立人時代,長江流域又有發現於安徽和縣的和縣人,其年代與北京人相當。到早期和晚期智人階段,又分別有長陽人、資陽人,分別發現於湖北長陽、四川資陽。這些資料充分表明,長江流域也是中國重要的古人類發祥地。

 

到新石器時期,長江中游的漢水流域、江漢平原由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青龍泉三期遺存構成一個文化序列,而長江下游太湖平原和杭州灣地區的序列,則為河姆渡文化、馬家濱文化、良渚文化。其中,青泉龍三期遺存、良渚文化最初曾分別被稱作「湖北龍山文化」、「浙江龍山文化」,後來考古界逐漸認識到這些文化與龍山文化其實屬於不同的文化系統。上游的四川盆地,從新石器到商周時期則有著名的三星堆遺址。與黃河文明以粟作農業為基礎有所不同,長江文明的基礎是稻作農業。

0202ph053
河姆渡遺址的稻穀遺存
0202ph053

進入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以後,長江流域的地域文化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差異。上游四川盆地有巴蜀文化,中游有荊楚文化,下游有吳越文化,這一格局對後世地域文化的分異一直有着深刻的影響。

 

南方文化相對於北方中原文化,兩者內涵的差異當然是十分顯著的,例如衣食住行方面,俗稱南米北麵、南船北馬,但更深層的差異在於,南北文化的意趣、風格迥然不同。

 

先秦時期,南國的荊楚文化以其奔放明麗、新奇浪漫的特性,與北方文化的質樸厚重形成鮮明對比。到南北朝時,南北的學派也各有其特徵:「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這一差異直到晚近仍很顯著。

 

如果我們注意觀察南方文化的一些代表性人物,如老莊、屈原、陶潛、李白,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文化特徵,諸如親近自然、富於想像,有熾熱的情感,清新、浪漫,與道家的思想傾向比較接近;而北方的文化特徵則與「不語怪力亂神」的儒家思想較為契合。

 

當然,南方文化本身也有一些區域差異,而且也隨着時代變遷而出現一些變化,如吳越文化從中古以降趨於精緻、細膩,比較偏重於秀美,而荊楚、巴蜀仍很浪漫、奔放,但無論如何,它們都沒有北方文化的那一份粗獷和蒼涼。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0月1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