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變身貧農——從蘇軾到蘇東坡

202142phn018
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的蘇東坡紀念館內,展出蘇東坡躬耕蠟像。(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42phn018

被貶黃州對東坡來說是極大打擊,「東坡居士」也因此而生。東坡一向不擅理財,沒有多餘積蓄,又要帶着一家大小來到黃州生活,沒有田地,沒有居所,一家人怎樣維生呢?按手上的積蓄計算,只能用上一年多,他因此與妻子王閏之商量,從節約開始,規定每天家中使費不能超過一百五十錢,於是每月初一,東坡便取出四千五百錢來,平分成三十串,掛在屋樑上,每天取一串來用,他還準備一個竹筒,將每天用剩的錢放入竹筒內,儲起來或留待款待客人時用。一家人過着清茶淡飯的生活。

 

變身貧農艱苦開墾

古語有云坐食山崩,一年多後,東坡手上的積蓄已所餘無幾,一家人如何生活下去呢?東坡面對這問題,認為唯一的解決方法是自耕自給,問題又來了,沒有田地又如何耕種呢?幸好天無絕人之路,就在此時,東坡的朋友馬正卿來黃州探望他,看見東坡的困境,便自告奮勇到黃州州府申請一塊荒地給東坡自耕,知州徐大受本來就同情東坡的處境,難得馬正卿為東坡申請荒地,便馬上批出位於黃州城東門外的小山坡上,一塊約五十畝的荒地,讓東坡一家開墾。這塊荒地雜草叢生,原本是不宜耕種,但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東坡也得硬着頭皮一試。

 

元豐四年(1081年)春天,東坡帶領全家上下一齊下田,一家人忙碌了幾個月,再加上當地的幾位土著幫忙,這塊荒地總算像一塊田了。此時家僮又在田的旁邊發現一口水井,東坡聞訊非常高興,因為種田一定要有水源,現在有這口水井,耕種就容易得多了。種甚麼好呢?這塊田的地勢時潮濕時乾燥,時近深秋,種水稻的季節已過,為解一家人糊口的問題,他最終決定先種麥子。經過一個月後,麥苗長得嫩綠,東坡正在高興之時,一位旁觀的老農對他說,若要麥子豐收,最好不要讓麥苗長得過長,應找些牛羊到田裏踐踏一下。東坡聽到這番話連忙道謝,並對老農說若他日豐收,必定向他謝恩。

 

東坡居士的出現

這塊荒地是一家人維生的地方,東坡就計劃在田旁建一小屋,讓一家人居住。因這荒地連地名也沒有,只位於黃州城東的山坡之上,加上他記起白居易謫居忠州時,非常喜愛忠州城外的「東坡」,白居易是東坡景仰的前人,因此他就把這田命名為「東坡」,他也自稱為「東坡居士」,並寫下《東坡八首》以記錄他開墾的經歷。例如記述開墾艱辛的有:

廢壘無人顧,頹垣滿蓬蒿。誰能捐筋力,歲晚不償勞。

獨有孤旅人,天窮無所逃。端來拾瓦礫,歲旱土不膏。

崎嶇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然釋耒嘆,我廩何時高。

 

東坡將廢田的差劣情景描述的很仔細,自己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開墾這田,當中的心情及面對的困苦都在字裏行間中表露無遺。

 

202142phn019
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遺愛湖公園的蘇東坡紀念館前,設有蘇東坡塑像。(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42phn019

東坡肉的由來

農耕除了靠自己努力,也要看天氣才能有所收成。東坡種植的麥子第一季豐收,次年種的水稻因先旱後濕而失收,收穫僅夠全家糊口,東坡仍然要節衣縮食。他因此寫下一張座右銘以自省:「東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有召我者,預以此告之。主人不從而過是,乃止,一曰安分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為了養成節儉習慣,東坡限制家裏飲食的同時,也要求朋友在請他飲宴時也不可鋪張,最多只能有三道菜,可減不可增,否則他不會出席。

 

東坡一向愛吃,雖然要節儉,但他仍會不斷留意美食及烹煮方法。他發現黃州物產豐富,而且價廉物美,可以製成很多美食。他發明一道用鮮魚及白菜做的魚羹,可惜傳頌不及聞名後世的「東坡肉」。東坡撰寫了《豬肉頌》,把烹調東坡肉的秘訣公諸於世:「淨洗鍋,少着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牠自熟莫催牠,火候足時牠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黃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東坡初到黃州時心情低落,畢竟黃州是自烏台詩案後帶罪被貶的地方。他甚至寫信給朋友指:「黃州真在井底!」後來他在黃州嘗到平民百姓的農耕生活,認識很多百姓,他開始享受黃州的生活,體會官場以外的平民生活喜樂,在黃州過了五年安貧樂道的光陰。

註:摘自鳯凰出版社《漫話東坡》

202142phn020
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蘇東坡紀念館內,由東坡首創的東坡肉也是展品之一。(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42phn020
作者:
上載日期:
2024年04月1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