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福州三坊七巷因何譽為「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

30045ph023
福州的三坊七巷有很多歷史建築
30045ph023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事實上,三坊七巷除有名人故居、傳統民居、花廳園林、祠廟堂館等古建築群外,在坊巷之間更保留了不少古碑、古井、古橋以至古樹名木,值得細味和欣賞,穿梭其中,別有一番古意。

 

千年甘液井

三坊七巷有口古井,叫甘(又寫作泔)液井。甘液井在甘液境內。甘液境,從宋代至明代稱甘液坊,後興建境廟,祀奉神祇,改稱甘液境。明代孝廉曾異撰住此。現移立在南後街西側中段的「甘液境」殘牆,原為境廟的牆。甘液井,坊間叫蘇公井,蘇公是對蘇舜元的尊稱。甘液井是宋朝人蘇舜元所鑿。蘇舜元(1006—1054年),字子翁,四川銅山人,宋慶曆年間任福建提刑時,關心民瘼,在福州城內鑿水井十二口,坊間統稱蘇公井。甘液井是十二口蘇公井僅存的一口,至今已近千年。甘液井原藏於甘液境一民宅中,井圈外面陰刻「甘液井」三字,邊上落款「蒹秋」。蒹秋為郭柏蒼(1815—1890年)的字。郭柏蒼乃清代名人、學者、大藏書家。

30045ph024
甘液井
30045ph024

鄉約碑

文儒坊東口牆上鑲嵌一方公約碑,要求坊內公眾共同自覺遵守,營造良好有序的生活環境。這鄉約如同當今社區文明公約。鄉約以石碑形式鑲嵌牆上,無疑於宣告這坊約永久存立永久有效而非應景之作,足見人們立約時決心之大。同時,採取這種方式,透露出力主立碑者眼光深邃,深知樹新風之艱難,唯持之有恒方能奏效。這鄉約碑有文物價值,更有社會學意義。此碑立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高2.2米,寬0.8米,文字為顏體,字字清晰可見。碑文共48字,無標點符號。現加標點符號收錄如下:「坊牆之內,不得私行開門,並奉祀神佛、搭蓋遮蔽、寄頓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光緒辛巳年文儒坊公約。」

30045ph025
鄉約以石碑形式鑲嵌牆上
30045ph025

觀音橋

西安泰河與文藻河交匯處有一座石橋,因「橋旁祀觀音大士」,故名觀音橋。橋北通文藻北路,南接驛里,是三坊七巷現存最早的石拱橋。觀音橋建於明代成化十三年(1477年),清代道光十八年(1838年)復修,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整修,1986年重新加固。橋長8.5米,寬5.1米,單跨,拱跨5米,橋面橫鋪石板15塊。橋兩端有石階,南四級,北二級。橋面兩側有石欄板三對六塊,長的2.4米,短的1.4米,東側欄板刻「觀音橋」,西側欄板刻「時成化丁酉年建造」。成化丁酉年即1477年。

 

館驛橋

館驛橋位於衣錦坊西口,跨唐末羅城大濠之上,舊名車弩橋,因為附近有三山驛,所以叫館驛橋,俗稱驛前橋。館驛橋原為木樑橋,明代成化十四年(1478年)改為石橋。清代道光十八年(1838年)春,鄉裏一位叫雨村的七十歲老人重建時改成單孔石拱橋。石拱橋長7米,寬5.05米,原為階梯式,現鋪設水泥混凝土。橋面由六塊巨石板鋪成,有仰蓮望柱四對。北側橋欄板刻「館驛橋」,南側橋欄板刻「道光戊戌春七十叟里人雨村重建」。道光戊戌即道光十八年。1985年又修。

 

板橋

光祿坊南側有板橋,南北走向,聯結光祿坊,玉山澗。板橋,又名虹橋,俗稱老佛亭橋。板橋始建於五代,明代萬曆三十年(1602年)重建。《榕城考古略》記載,板橋原為木橋,橋上有亭,後來毀了,改建石橋。現為石樑平板橋,長5.35米,寬3米,橋兩頭有石砌出挑式橋墩,橋面由四條長5.35米、厚0.37米石板條架成,上面再鋪長方形石板。橋兩側有欄板及寶珠結頂望柱。東側橋樑刻有「萬曆壬寅年仲春日立」。萬曆壬寅年即萬曆三十年。

 

金斗橋

金斗橋架在文儒坊西口倉前河上,不知始建何時,現存的橋是清代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1986年整修。金斗橋為單孔階梯式平樑石橋,南北走向,長10.2米,寬3.7米,跨度4.7米,兩端為條石砌築,東端有7級台階,西端有8級台階。橋以4條長形巨石做樑,十分平直。橋面兩側有石欄板四塊,望柱六根,北面欄板內側刻有「古金斗橋」,南面刻「嘉慶戊寅年季春吉旦奉憲重修」。「嘉慶戊寅年」即嘉慶二十三年。

 

安泰橋

安泰橋至今臥於吉庇巷邊的安泰河上。唐代天復元年(公元901年),身為節度使的王審知修築羅城,設利涉門,在門外護城河上建橋,叫利涉門橋。利涉門橋後改名安泰橋。宋代宣和七年(1125年),福州知州陸藻重修並在橋上建亭,但不久亭毀。福州河系發達,唐宋時期安泰橋成古城交通樞紐,下河登舟,東達閩江,西通西湖,四通八達,「人煙繡錯,舟楫雲排,兩岸酒市歌樓,簫管從柳蔭榕葉中出」,何等喧鬧。安泰橋默默見證了當年的繁華。安泰橋為單跨石拱橋,長11米,寬6米,原拱橋兩旁早已加建鋼筋混凝土樑橋,寬10米。注目而視,這座千年古橋當初的英姿依稀可見。安泰橋主拱圈厚僅20厘米,長期承受逾千的日交通量,依舊巍然屹立,橋樑界不禁驚嘆「可謂奇跡」。

30045ph026
千年安泰橋至今臥於吉庇巷邊的安泰河上
30045ph026

雙拋橋與合抱榕

林覺民、冰心故居西面的楊橋路上有一座赫赫有名的橋,叫雙拋橋。古時橋下河水一邊通白馬河,另一邊通元帥廟河,兩河在橋下匯流,因而古名合潮橋,也稱會潮橋。雙拋橋橋身刻有「唐代天寶十二年建」,可見橋建於公元753年。橋為單孔石拱橋,橋上遮雨亭為懸山頂六柱方形,兩側設背座凳,供人休閒。傳說宋朝末年,元朝軍隊攻打福州城,福州太守拼死堅守。元軍許以高官厚祿誘降,太守始終不為所動,最後城破,太守抱夫人跳橋投河殉國。夫妻死後化成合抱榕。百姓懷念太守夫妻,將橋叫雙拋橋。合抱榕是福州十大古榕之一。如今,橋還在,亭還在,樹還在,可惜河沒了,然而傳說依舊在流傳。

30045ph027
雙拋橋
30045ph027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01月2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