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台灣的曲折歷史

30067ph001
台灣打狗港,今稱高雄
30067ph001

「台灣」的名字究竟從何而來?對此,史載不一,眾說紛紜。世間最早出現的「台灣」一詞,應見於明崇禎八年(1635年)的官方文獻奏疏中,自此便從清初建府後一直沿用到現在。對於「台灣」名稱起源的種種,學術界也持有不同的觀點。台灣名稱的由來,總體可歸納為以下幾種較有代表性的說法:

  1. 由於該島浮海如平台,地形似彎弓,所以起名為台灣;
  2. 根據台南土人的「大恩」發音而得此名;
  3. 因閩南話的「台員」二字轉音而得名;
  4. 從「台灣窩」(高山族中的一個族別名)演變至此;
  5. 「台灣」之名是從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岱嶼」與「員嶠」的首字聯名「岱員」而轉變過來的;
  6. 「台灣」是因盛行於閩台的颱風而得名;
  7. 「台灣」原稱為「埋冤」,後因其詞不祥便改為「台灣」。「明代漳泉人入台者,每為天氣所虐,居者輒病死,不得歸,故以埋冤名之,志慘也。其後以埋冤不祥,乃改今名。」(連橫:《台灣通史•開闢篇》)
  8. 十六世紀時台灣又有「大員」的稱謂,即指現在台南安平鎮一帶,由當地高山族部落的名稱演化而來。

 

進入十七世紀後,「大員」改稱作「台灣」,其時荷蘭殖民者在該地築造熱蘭遮城(Zeelandia),華人稱之為台灣城,這是台灣最古老的城堡。道光重刻本康熙《台灣縣志》中云:「荷蘭設市於此,築磚城,制若崇台,其海濱沙環水曲曰灣,又泊舟處概謂之灣,此台灣所由名也。」

 

台灣與大陸的歷史淵源緊密深厚、綿長久遠,二者同祖同宗,血脈深深相連。遠古時代,台灣既與大陸相依相伴,大約幾百萬年前,由於激烈的地殼運動,部分陸地轟然下沉,其間相連接的部分便落入海裏,形成海峽,於是台灣島遂與大陸長久分離,從此隔海相望。從考古學方面的研究發現來看,舊石器時代大陸的文化已傳入台灣。在台灣各地,陸續挖掘出土了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兩翼式銅鏃等大量文物,而這些也無不表明,台灣的史前文化和大陸的同屬一系,密不可分。台灣的開發、演進以及疆土的完整統一,由始至終都和中國大陸相伴相生。台灣的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台灣的早期住民中,經考證其大部分都是由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遷徙而來。1971和1974年,在台南縣左鎮鄉,曾兩次發現迄今為止台灣最早的人類化石,他們被命名為「左鎮人」。「左鎮人」與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有着密切的親緣關係,均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智人,二者有着同樣的起源,且都繼承了中國直立人的一些秉性。大約三萬年以前,從大陸福建長途跋涉遷徙到台灣的,是最早開發這片沃土的先祖。台灣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分隸屬尼格利陀地域人種的矮黑人和琉球人種的琅嶠人等。台灣的早期住民是現今台灣少數民族的祖先。

 

公元230年,三國吳王孫權曾派由一萬多名軍士、三十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到達「夷洲」(台灣),這也是中國大陸民眾利用自身先進文化開墾台灣的伊始。三國東吳丹陽太守沈瑩的《臨海水土志》中,對其時台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有所記述,這可看作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台灣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三國時期。及至公元六世紀末、七世紀初的隋代,大陸和台灣間的往來逐漸頻繁。其時,隋煬帝三次派人前往流求(今台灣),「訪察異俗」,「慰撫」民眾。大陸和台灣在那時已有商貿往來。九至十世紀的唐末宋初,已有一些漢族人陸續定居台灣澎湖。自此以後,從唐到宋的六百年間,大陸沿海民眾(尤其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帶),為避開戰事紛擾,大量湧入或遷移到台灣的澎湖等地,他們勤於開墾拓荒,漸次在台灣落腳生息。

30067ph003
台灣澎湖島馬公
30067ph003

到宋元時期,漢人在開拓澎湖後又逐漸向台灣其他地區發展。至南宋時期,澎湖已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大陸屯兵把守此地。自此,大陸和台灣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往來日益頻仍。元代時,台灣的管理和整治進一步加強。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派人到台灣宣撫,並在澎湖正式設立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中國在台灣設立專門的行政機構,也從此拉開帷幕。明朝初年,澎湖巡檢司仍舊設立,直到1387年,因實施海禁而廢除此司,民眾也被遷移到福建漳州、泉州一帶。1563年,因考慮到沿海治安等問題,澎湖巡檢司又恢復設立。

 

明朝之後,大陸與台灣的民間往來絡繹不絕。1402到1424年,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統帥氣勢巍峨的艦隊到訪南洋諸國,期間也在台灣逗留,並為當地百姓帶去農產品等。如今民間傳說所謂的高雄特產「三寶薑」,即為鄭和下西洋時傳播到台灣當地。十五世紀後,野心勃勃的倭寇時常侵擾中國東南沿海。為了加強防禦,明朝政府特在澎湖增設「遊擊」,用以「春秋汛守」;同時,還在基隆、淡水二處港口屯軍駐守,嚴加防範。明崇禎元年(1628年),時值福建大旱,民生難以為計。為了抵抗官府欺壓,福建人顏思齊、鄭芝龍率領數萬閩粵災民遷居台灣,「使墾荒食力」,從事農耕、貿易等,各地漸成許多村落,人丁興盛。自此,台灣也進入了大規模的開發時期。

30067ph002
鄭和船隊模型
30067ph002

十五及十六世紀,當世界開始進入海權時代,歐洲那些新興的海權國家都不約而同地瞄準東方,直蹈亞洲,企圖大肆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和明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人曾兩次佔據台灣澎湖。明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人伺機入侵南台灣。明政府發兵將荷蘭殖民者驅趕出澎湖,這些侵略者的殘餘士兵落荒而逃,後佔領了台灣南部的大員(今台南市安平區)。1626年,西班牙人又從呂宋侵入台灣,佔領了基隆和淡水一帶地區。1642年,荷蘭人佔領了西班牙人在台灣北部的據點,將西班牙人逐出台灣,台灣從此又淪落為荷蘭的殖民地達38年之久。其後鄭成功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農曆四月,統率數萬將士和上百艘戰艦,由金門長驅直入,經澎湖進軍台灣。清康熙元年(1662年)農曆二月一日,在圍城九個月後,鄭成功終於迫使荷蘭總督簽字投降。從此,台灣從荷蘭殖民者的手裏又重新回到中國人的執掌之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灣府;清光緒十一年(1876年),建台灣省。

30067ph004
台北淡水「紅毛城」建於1629年,是荷蘭侵略者為控制北台灣所建的荷式戰略城堡,原名「聖多明哥城」
30067ph004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01月0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