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他的理據是甚麼?

mainsite_5000_0301_7_header_v1
mainsite_5000_0301_7_header_v1

在孟子的時代,人性善惡的問題是人們熱烈討論的焦點。當時主要有幾種有關人性論的觀點,分別是性無善惡、性本善、性本惡等等。而「性善論」就是孟子思想理論的基礎。孟子認為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差別,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性善就如水向下流一樣,是絕無例外的。仁、義、禮、智等各種善德在人身上皆有根芽,只要人們竭力求善,就能擁有這些善德,否則便會失去,帶來現實中的各種惡行。故此,在人本性善的基礎上,孟子認為人人都可通過修心求善,成為聖人。

0301ph012
孟廟亞聖殿
0301ph012

與生俱來的憐憫之心

孟子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即憐恤別人的心。他指出,如果一個孩子快要掉進井裡去,無論是誰看見了,都會產生憐憫的心理,並立刻把這個孩子救出來。人們這樣做並不是想跟孩子的父母結交,也不是想獲得別人的讚賞,更不是因為厭惡孩子的哭叫聲,而是在一種善良的憐憫之心驅使下,無條件地救出這孩子,如果不是這樣做的話,就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孟子認為這就是人性善良的證據。

 

眼睛反映心念

孟子認為觀察人的正邪,沒有比觀察眼睛更好的了。因為人的眼睛不能遮掩惡念,心念正直眼珠就會明亮,心念不正眼珠就會變得昏暗,而人的善惡就能從眼光中流露出來。所以,注意觀察人的眼睛,這個人的善惡就無從隱藏了。

0301phn005
孟子塑像
0301phn005

修心養性

孟子認為人要發揚善性,必須修身立命。他指出,能夠發揮善良本心的人,就可以知道自己與生俱來的本性;能夠知道自己的本性,就可以知道自然的規律;而保存、培養善良的本性,就是正確對待上天所賦予生命的方法。至於自己的壽命是長還是短,心裡都不會感到疑慮,只管專心致志地修養身心,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君子之樂

孟子認為君子之樂,並不是來自外物或權勢,而是來自對自身善良本性的滿足。因此,孟子認為君子有三件樂事,第一是父母健康生活、兄弟們和睦相處;第二是對上無愧於天,對下無愧於人;第三是能夠得到天下優秀的賢才,教育他們。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1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