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武當山古建築群的特色

30041ph002
紫金城外太和宮
30041ph002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方圓八百里,擁七十二峰,抱三十六岩,挾二十四澗。山上有舉世矚目的道教宮觀古建築群,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專家慕名而來,認為「武當山古建築群以典型的道教建築與奇異的自然風光完善的結合在一起」,並將武當山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30041ph001
武當山古建築群於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30041ph001

武當山古建築群無不滲透中國歷代文化的印跡。據統計,唐代至清代共建廟宇五百多處,廟房兩萬餘間。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武當山古建築的評價是,武當山古建築中的宮闕廟宇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學和藝術成就。古建築群坐落在溝壑縱橫、風景如畫的湖北省武當山麓,在明代期間逐漸形成規模,其中的道教建築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這些建築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國藝術和建築的最高水準。

 

武當山古建築群主要包括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玉虛宮、五龍宮兩座宮殿遺址,以及各類庵堂祠廟等共二百餘處。建築面積達五萬平方米,佔地總面積達一百餘萬平方米,規模極其龐大。太和宮、紫霄宮、南岩宮、復真觀、「治世玄岳」牌坊等被列入為主要文化遺產。

30041ph003
玉虛宮(始於元代)
30041ph003

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代是發展的鼎盛時期,明永樂年間,大建武當,史有「北建故宮,南建武當」之說。明成祖朱棣大建武當,耗資數以百萬計,日役使軍民工匠30萬人,歷時12年,建成9宮、8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33座建築群,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擴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回環畫鏡中」的建築奇觀,達到「仙山瓊閣」的意境。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有129處,廟房1,182間,猶如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展覽,形成了我們今天見到的,以八宮兩觀為主體的龐大規模,綿延140里,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築群,大有玄妙超然、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充分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堪稱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觀,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和「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

 

武當山的宏大古建築群,由皇帝親自策劃營建,皇室派員管理。現存建築其規模之大,規劃之高,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國現存道教建築中是絕無僅有的。建築群大多建在山坡上,講究中軸對稱,基本遵循一種上升的趨勢,有其明顯的建築特點。在總體規劃布局上,以天柱峰為中心,規劃嚴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建築設計的規劃或宏偉壯觀,或小巧精緻,或深藏山坳,或瀕臨險崖,達到了建築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具有濃鬱的建築韻律和天才的創造力,變成真武修道升仙之「福地」,為真武神坐鎮天下的「聖地」,將活動中心紫霄大殿、南岩宮、五龍宮延升到海拔1,612米的天柱頂峰修建的金殿,有君臨天下之感,形成以金殿為中心和全山建築相吻合的建築格局。

30041ph004
紫霄岩,又名獨陽岩
30041ph004

在建築形式和等級上,武當山古建築群類型多樣,用材廣泛。各項設計、構造、裝飾、陳設,不論木構宮觀、銅鑄殿堂、石作岩廟,以及銅鑄、木雕、石雕、泥塑等各類神像都達到了高度的技術與藝術成就。全山建築僅金殿為重簷廡殿頂,九彩斗拱;在建築材料上,金殿為銅鑄鎏金,僅鎏金耗費多達萬兩。在擇地選址上注重建築位置選擇,注重環境,講究山形水脈布疏密有致。查看風水,擇吉卜卦,分毫不動山本身,服從地形地貌的自然特徵,依山造勢,據峰設點,遠取其勢,進取其質,宮觀廟祠,適形而止,具有一種神奇寧靜的氛圍,形成武當山獨特的建築標誌。在建造藝術手法上道法自然,「難由人造,宛自天開」,「自然守道而行,萬物皆得其所」。守自然之道,使每座建築如同天生地長,並與人、地、天融合為一個和諧的整體「道」。在技術運用實施上,依據地形土質變異,針對不同條件,採取高台和吊腳樓建築形制。高台是一種古老建築形式,具有威嚴挺拔的氣勢。層層疊起,四周以石欄圍護的崇台,台上設石護欄,三面作台階的月台,據險砌築,三面用石欄合圍的神台貫穿高台建築形制始終。吊腳樓建築形制依山勢斜坡建房,一半在高坡上,一半以柱石支撐懸在空間,多為三至五層。武當山金殿及殿內神像、供桌等全為銅鑄鎏金,鑄件體量巨大,採用失蠟法(蠟模)翻鑄,代表了中國明代初年(十五世紀)科學技術和鑄造工業的重大發展。在功能上按實際劃分,一般分為神台區,修煉區,生活區。中軸線為神台區,設龍虎殿、十方堂、大殿、配房、配殿、父母殿。右邊軸線為生活區,設齋堂、庫房、神廚等。左邊軸線為修煉區,設神堂、經室、臥室等,每個區域用宮牆維護,形成相對獨立的小空間。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9月2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