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皖南古村落如何體現中國傳統文化?

1216ph009
宏村南湖水天一色的冬景
1216ph009

中國皖南古村落大多為宗族聚居之地,一個村一個姓,如西遞胡氏、宏村汪氏。這些村落在其形成、發展過程中,展示了中國傳統社會宗法制度和宗法觀念的強大影響力。皖南古村落的選址、營造,包括每一幢民居的形成過程,既融入了傳統社會所推崇的儒學思想,又貫穿了具有強大影響力的風水觀念。皖南古村落中的民居,集建築藝術與文學藝術為一體,形成了濃鬱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走入皖南古村落,彷彿漫步久遠的中國歷史文化長廊。

1216ph010
宏村民居百年牡丹
1216ph010

祖籍徽州的程朱學派創始人程顥、程頤、朱熹,他們推崇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在徽州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皖南古村落的形成,形象化地詮釋了這種哲學思想。「天人合一」主張自然與人為的水乳交融。皖南古村落的建設依據風水學中「山厚人肥、山清人秀、山駐人寧」的準則,選擇山明水秀的自然環境作為村址,為使整個環境更理想化,他們便疏通河道,建造水口、園林,使整個村落和諧地與自然融為一體,達致天人合一的境界。

1216ph012
皖南鄉村人家炊煙
1216ph012

風水理論對中國的古建築有着強大的影響力,從皖南古村落看,風水理論的影響更為顯著。首先在村莊選址上,除了顧及環境優美,物質條件和功能的完備,還必須前有「朝山」,後有「來龍山」,並有形為獅象的山把守水口、河流,而溪水似玉帶環繞。皖南古民居的布局又必須「巽山乾向」,即房屋最好要坐東南、朝西北。同時,村落將流經村外的溪流引入村中,使得「財氣」多在村中積澱,正合乎風水理論中「水為財」的說法。

 

皖南古村落大多既重視風水,又順應自然,尤以西遞、宏村為例,是根據風水理論,順應自然形成的兩幅傑作。胡氏始祖因為發現流經西遞的兩條小溪的水是由東往西流,按照風水理論,東水西流,其地主富。為了順應西流的溪水,他們將整個村落規劃設計成船形,希望藉助水力,將西遞村這艘「航船」推向繁盛。而宏村汪氏則是因為屢遇火災,請風水先生判定當地的地形,謂是個臥牛形,只有順應自然,按照牛的形狀設計整個村落布局,並引水入村克火,宗族才能興旺發達。胡氏、汪氏在其後的發展過程中,都獲得極大的成功,其間是否風水作用,則很難作出判斷了。

1216ph011
宏村獨有的水圳
1216ph011

在皖南古村落中,水是村落構成中最重要的一種引力。這種引力使得村落形成初期呈狹長狀,因此,傍水而建的街道,就成為村落道路的主幹線。傍水而建的民居,把水引進庭院,美化生態環境。在宏村,一個個精巧的庭院水園,恰似被水流串起的珍珠,因為皖南民居為土木建築,一家失火,有可能株連一片,為了消防的需要,徽商在造房時都是自成一體,不與他人共用外牆,因受建築施工的限制、房與房之間便形成一條條狹長的巷道,四通八達的窄巷如蛛網般密布,使古村落中的道路形如迷宮。

 

徽州建築鼎盛於明清年間,這時期發展的建築有兩大特點:一是體現了商人對高層次生活的追求。明萬曆以前,徽州人生活以節儉簡樸著稱,但隨着徽商經營於都市,親歷繁華,激發了他們對高層次生活的追求,致使建築趨向豪華;另一特點是,建築中滲透了儒學文化。由於這個時期的徽商經濟與儒學文化,成為徽州物質與精神兩大支柱,因此,造成徽派建築色彩素潔雅秀、造型別具一格,布局緊湊通融,結構奇巧多變,裝飾精緻優美,陳設精巧細緻,這些正是儒商文化的融會貫通。

 

古徽州的婚禮習俗中,有一種拋布袋的儀式,從新娘下轎的宗族祠堂到男方家中,路上鋪着青布袋,新人在青布袋上款款而行,象徵終生清白,新人後面有專人將布袋從新人頭頂高高拋過,並高唱「一代高一代,一代勝一代」的祝福詞。皖南古村落中的民居建築,也體現了這種「一代高一代」的特點,從大門進入庭院,繼而進入廳堂,地勢是逐漸升高,有兩進以上廳堂的,後廳不光地勢比前廳高,整個屋脊、山牆都必須比前廳高,這種前低後高的建築,表現了主人期望後輩超越前輩的盼望。

 

皖南古村落中的民居內部,大多採用對稱的布局,突出了封建社會中「男女有別、長幼有序」的道德規範。一般較大的民居中,都建有前、後廳堂,前廳堂為禮儀場所,是男士們接待賓客和活動的場所;後廳堂則是供奉長輩和女性的活動場所,屬於相對私密的空間。書房規定為男性活動場所,繡房、廚房則規定為女性活動場所。一般只有一個廳堂的民居,則在進入廳堂兩邊廂房之前,有一稱為「過廂」的空間,配以雕花木門,若有客人來訪,女人則避入過廂,以示男女有別。

 

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為徽州古代建築中的「三絕」。牌坊,是一種象徵性的石雕的門,包含着封建理論學的深刻意義,它不是平民百姓隨意可建,而是經皇帝批准為某人的行為而特別獎賞的象徵物。因此,便成了家族榮譽的象徵。皖南古村落中的牌坊有兩類:一類是代表政治地位,如西遞胡文光牌坊——胡文光為官清廉、政績顯著,生前被皇帝賜與牌坊一座;另一類是代表家族對正統禮教的虔誠,如歙縣棠樾的烈女坊、孝子坊。

1216ph008
敬愛堂孝字匾
1216ph008

祠堂,是體現封建社會宗法制度,凝聚宗族精神與力量的一種建築。皖南古村落中的祠堂大致分為三種:家祠、支祠和宗祠。家祠是不出五服的父系親屬祭祀祖先的場所;支祠為同一支脈繁衍的後代,祭祀祖宗和舉行婚喪嫁娶儀式的場所;宗祠為整個宗族祭祀、議事、嘉獎族中賢人、懲治族中不肖子孫的場所。祠堂一般都有三重門:大門,氣勢恢宏;中門後為祭祀大廳,大廳分上下庭,懸掛展示宗族顯赫的匾額;裏門後為享堂,供奉祖宗牌位。宗族通過在祠堂中開展祭祀、獎懲等活動,鞏固族人同宗共祖,血濃於水的親緣關係,協力達致光宗耀祖。

1216ph013
西遞胡氏宗祠
1216ph013

皖南古村落中大多有着園林式建築,小小庭院,開一魚池,鑿一景窗,置幾個盆景,栽種四時花木,以此寄託棲居者的生活情思和審美情趣,表現出其對理想生活環境的一種人代天工的追求。民居中的園林,從風格上可分為兩種:一是商人追求的樓台亭榭,畫樑雕棟,盡顯富貴氣派;二是官宦文人追求的優雅環境,創造情調。民居中的園林,因受建築空間限制,往往較小,但聰明的古人卻設計出漏窗分隔法,使狹小的庭院分多個層次,不讓人一覽無餘,同時在園中配上生動的題額,使庭院充溢着文化氣息。

1216ph014
宏村德義堂庭院內望
1216ph014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9月1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