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蘇州為何又稱「姑蘇」?

0204phn001_01
蘇州(圖片提供:Shutterstock.com)
0204phn001_01

蘇州,又名姑蘇,是一座擁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最早在蘇州建立都城的是西周的吳王諸樊,他在當地建立「吳子城」。繼任的吳王闔閭又命伍子胥擴建這座城,因近姑蘇山及姑蘇台而稱「姑蘇城」。

 

伍子胥建城

遠在商、周時期,蘇州是吳國領土。當時中國西北周族太王的長子泰伯和次子仲雍,為了讓弟弟季歷繼承王位,而離家南遷到今江蘇無錫梅里一帶,建立吳國,以今日的蘇州為其轄地。春秋時期,楚人屢次侵擾吳國。吳王諸樊於是向東南遷徙,選取今日的蘇州作為國都,命名為「吳子城」。公元前六世紀中期,吳王闔閭即位,命伍子胥擴建姑蘇城。伍子胥是春秋時楚國大夫伍奢之子,因遭陷害逃亡至吳國,被吳王闔閭重用為大將。公元前514年,伍子胥開始建造姑蘇城。吳國的都城原來方圓只有3里,經伍子胥擴建後,面積大了16倍,周長47里。這座新城經多次水土測量和觀天才建成,設陸門水門各8個,以象徵天之八風、地之八卦。城內寬廣的街道和密集的水道縱橫交錯,城內有城,城外有廓,奠定了今天蘇州城的城址及基本格局。

0204ph004
伍子胥像
0204ph004

奠定蘇州城格局的《平江圖》

北宋末年,蘇州稱平江府,是江南重鎮之一。南宋年間,金兵南下,將吳中地區夷為平地。宋高宗趙構為避戰火,擬遷都平江,於是下令按都城格局重建平江府。南宋紹定二年(1229年),新建的平江府已歷百年發展,著名的《平江圖》碑也在同年刻成。圖碑完整地記載了南宋蘇州城的基本面貌,其布局至今仍無大變動,許多地名也一直沿用。平江府略呈長方形,設計重點是利用水利條件,達到排污泄洪、軍事防禦的作用。城內布局嚴整,分內外兩重城垣,設水門陸門各5座。6條南北縱向的水道,與14條東西橫向的水道相互連結,並與城外水系相通;坊巷和民居則鄰河而建。如是者水陸兩道依傍而平行,格局有如兩棋盤重疊在一起。《平江圖》奠定了今日蘇州的具體格局。但城市發展,人口日增,長方的古城不免變得擁擠,於是蘇州人開始走出古城。現今蘇州城的布局稱為「一體兩翼」,一體是古城區,兩翼分別指古城東面的蘇州工業園和西面的高新科技區。

0204ph001
這幅《平江圖》記載昔日蘇州的繁華
0204ph001
0204ph005
當年壯觀的胥門,早已化成頽垣
0204ph005

蘇州歷史故事

劍池之謎——闔閭墓在劍池下?當年,吳國鑄造的劍名聞天下,稱「吳戈」、「吳劍」。據說吳王闔閭是一名「劍癡」,他曾命著名冶煉家干將、莫邪夫婦採五山鐵精,鼓風冶煉,鑄成天下無雙的「陰陽劍」。後來吳王死於吳越一役,其子夫差為他在虎丘山下修治陵墓,並以三千把生前愛劍殉葬。現出土的吳王夫差劍,雖已深埋地下二千餘年,仍鋒利異常,可見當時鑄劍技術已很先進。現時虎丘之下有一潭池水,狹長似劍,名叫「劍池」。 劍池的成因據說是後人垂涎於吳王的寶劍,紛紛在此掘墓求劍,久挖成窪,積水成池,但歷來掘墓者大都徒勞無功,因而闔閭墓是否處在劍池之下,至今仍是千古之謎。

0204ph008
企圖盜墓的人盜劍不成,卻挖出這個劍池
0204ph008

西施與靈岩山——靈岩山聳立於蘇州太湖之濱,峰壑奇秀,林木蒼翠,被譽為「吳中第一峰」。春秋時代,吳王闔閭戰死越國。其子夫差為報父仇,大敗越軍。越王勾踐忍辱求和,並將越國美女西施獻給夫差。吳王為討美人歡心,在靈岩山建立館娃宮。今日山上的靈岩寺大殿,相傳就是其遺址所在。靈岩山至今仍存吳國遺跡。吳王井,相傳是供西施梳洗用的井;琴台為西施操琴之處;西施洞則是吳王與西施休憩之所。傳說西施不喜抬頭觀月,於是吳王造了玩月池,讓她照水賞景。吳王自得西施,日夜尋歡作樂,不問國事,致使吳國一派混亂。越國乘機伐吳,一舉攻破吳都姑蘇城。越王滅了吳國,在歡慶勝利之時,西施與越國大臣范乘夜駕舟遠去,不知所終。

0204ph002
這是相傳西施的琴台
0204ph002
0204ph003
相傳西施以此吳王井水梳洗
0204ph003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7月0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