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雍正為何要開闢清西陵?

1205ph045
清西陵
1205ph045

清西陵是清朝皇室在關內的另一處陵區。雍正即位之後,派人尋找建陵「吉地」。先在東陵的孝陵、景陵之旁找了一陣,說是沒有相宜之處。又到相距不遠的九鳳朝陽山找,也說是「實不可用」。後來,怡親王允祥和大臣高其倬找到易州境內泰寧山太平峪,稱讚那裏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和會之所」,「形勢理氣,諸吉咸備」。雍正讀過奏冊,也認為是「上吉之壤」。可雍正又覺得這樣做與子隨父葬的古制不合,說此地距父親和祖父的陵寢「相去數百里,朕心不忍」,讓大臣們考證另闢陵區「與古帝王規制典禮有無未合之處」。那些善於拍馬屁的大臣立即引經據典,舉出夏禹葬在浙江的會稽,而啟以下葬在山西的夏縣,相距數千里;商湯葬在河南偃師,子孫太甲等分別葬在山東歷城、彰德內黃等地,相去各五六百里;漢唐諸帝,陵寢雖都在陝西,其間相去遠者四五百里,近者二三百里,證明帝王父子陵墓可以不建在一起,易州及遵化都為京師畿輔之地,相距不算遠,與古制並無不合。雍正這才表示「朕心始安」,下令動工修建泰陵。雍正開西陵,本來還希望嗣皇帝也隨他葬入西陵。但他的兒子乾隆卻將墓地選在東陵,還規定以後父子不葬一地,相間在東西兩陵區選址建陵。

1205ph047
清西陵示意圖
1205ph047

西陵陵區面積為225平方公里,有帝陵4座,后陵2座,后妃合葬陵1座,王公、公主、妃子園寢7座,共14座,葬76人。陵區以雍正泰陵和嘉慶昌陵並列為中心,西有道光慕陵,東有光緒崇陵,分布不如東陵整齊集中,各陵間有小路相通。帝陵附近建有后妃園寢。后、妃園寢規格不同,帝后陵紅色圍牆,黃色蓋頂;帝妃園紅色圍牆,綠色蓋頂,且規模較小。陵區東部有行宮及喇嘛廟,為乾隆皇帝祭陵時的住所和舉行佛事活動的場所。

1205ph048
清西陵石牌坊
1205ph048

陵區最南端是大紅門,是泰陵的門戶,也是整個西陵的門戶。門前有3個石牌坊、五孔石橋及下馬碑。大紅門東側有具服殿。按照從南到北,從前到後的順序,由石象生、大碑樓、大小石橋、龍鳳門、小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隆恩門、隆恩殿、東西配殿、琉璃門、二柱門、石五供、方城、寶城、明樓、寶頂、地宮等大小建築組成。

 

西陵有許多精美的雕刻。大紅門外的三座石牌坊,頂部的瓦脊、檁樑、斗拱用一塊巨石雕成,鏤刻精巧。夾杆石所刻動植物圖案,栩栩如生。神道兩側的石象生亦是藝術傑作,獬豸、大象、駿馬、狻猊,神態逼真;文臣武將,造型嚴謹。

 

泰陵——雍正之墓

泰陵是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的陵寢,位於永寧山下的中心位置,其他諸陵分別置於它的東西側。泰陵神道約5里長,沿神道由南往北,分布着四十多座大小建築。神道由三層巨磚鋪成,寬闊平坦。神道兩側排列石象生。神道中有一座作為影壁的小石山,後面就是龍鳳門。神道北端是三座三孔石橋,橋下有玉帶河。過橋是小碑亭,亭內石碑上用滿、漢、蒙三種文字刻「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之陵」。小碑亭北有東西朝房和東西守護班房。正面為隆恩門,門內左右各有焚帛爐一座。門北是東西配殿,東配殿原是放祝板的地方,祝板是祭祀時供讀祭文之用的木板;西配殿為喇嘛誦經的地方。

 

隆恩殿是正殿,重檐歇山黃瓦頂。殿內樑枋上裝飾着金線大點金彩畫,枋中心的畫是「江山一統」和「普照乾坤」。全殿金碧輝煌。殿內有三個暖閣,分別供奉佛像和皇帝、皇后的牌位,是舉行祭祀之處。隆恩殿後面是三座門、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明樓上有滿、漢、蒙三種文字石碑刻廟號。從明樓有馬道通往寶城,寶城上面是寶頂,下面是地宮。與雍正合葬的有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在泰陵東北3里,有泰東陵,葬着雍正的孝聖憲皇后,是乾隆的生母。泰東陵南面又有泰妃陵,葬着雍正的裕妃、齊妃等21個妃子。

1205ph049
雍正泰陵大殿
1205ph049

昌陵——嘉慶之墓

昌陵是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的陵寢,位於泰陵以西2里,以一條神道與泰陵相接,是西陵中唯一有神道與主陵相接的陵墓。嘉慶皇帝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在位25年(1796—1820年)。乾隆皇帝曾立過兩位太子,但都因出天花而夭折,遂改立由妃子生的顒琰。

 

昌陵的建築形式與布局,跟泰陵基本一致,其豪華富麗亦不亞於泰陵。隆恩殿大柱包金飾雲龍,金碧輝煌,地面用貴重的花斑石墁地,黃色的方石板上,帶有紫色花紋,光滑耀眼,好像滿堂寶石,別具特色。昌陵有清朝建立的最後一座聖德神功碑亭,此後清朝皇帝各陵均不建聖德神功碑亭。昌陵西邊是昌西陵和昌妃園寢,分別葬着孝和睿皇后和妃嬪等人。

1205ph050
嘉慶昌陵
1205ph050
1205ph051
昌陵隆恩殿地面是用稀有的紫花石鋪成
1205ph051

慕陵——道光之墓

慕陵是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的陵寢,位於昌陵西南15公里處的龍泉峪。道光在位30年(1820—1850年)。與道光合葬的是孝穆成皇后、孝全成皇后。道光是一個提倡節儉的皇帝,據說他曾穿着修補過的褲子上朝。

 

慕陵在清東西兩陵區中,規制比較特殊,基本上不遵從祖陵制度,簡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規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規模最小的一座,沒有方城和明樓。隆恩殿面闊由五間改為三間,殿內裝飾不施彩畫,月台的規制也比前代簡單,地宮之上只有石圈,這也許是和道光皇帝提倡節儉有關。

 

道光陵最初選在東陵,後因發現地宮浸水,便改在西陵重建。道光認為,地宮浸水,可能是群龍鑽穴,龍口吐水所致,如果把龍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會在地宮裏吐水了。於是便在西陵中用金絲楠木雕成許多龍,布滿天花藻井,造成「萬龍聚會,龍口噴香」的氣勢。因此慕陵的隆恩殿別具一格,不僅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內都有龍,而且樑坊、雀替,全是楠木雕成的遊龍和蟠龍,表面都不飾油彩,保持原木本色。這些龍都是張口鼓腮,噴雲吐霧。殿門一開,楠木香氣便會撲鼻而來。慕陵附近有慕東陵,葬着孝慎成皇后、孝靜成皇后。

1205ph052
慕陵隆恩殿
1205ph052
1205ph053
慕陵隆恩殿內的天花
1205ph053

崇陵——光緒之墓

崇陵是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的陵寢,位於泰陵的東南面約4公里的金龍峪。崇陵是中國歷代皇帝中的最後一座陵寢,宣統元年(1909年)破土興建,民國四年(1915年)竣工。崇陵的建築物數量與規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地宮中合葬着光緒帝和他的隆裕皇后。崇陵之東1公里處建有崇妃園寢,葬着光緒帝的妃子瑾妃、珍妃姐妹倆。珍妃是光緒寵妃,支持光緒實行變法。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逃奔西安,行前令太監將珍妃推入紫禁城內井中,第二年才將屍體撈出,葬在京西田村,後移葬崇妃陵。

1205ph054
崇陵地宮安放了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槨
1205ph054
1205ph055
崇妃陵內的珍、瑾二妃墓
1205ph055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7月0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