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戚繼光有何領兵作戰才略?

0116phn003_01
河北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戚繼光將台大帳的《長城攻防圖》(圖片提供:劉朔/FOTOE)
0116phn003_01

戚繼光出身於將門世家,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和教育,學到許多行軍打仗的學問。帶兵打仗後,又不為書本知識所束縛,能夠因地因時制宜,積極尋求制勝良策。他不喜歡書生式的高談闊論,注重實際有效的軍事學問,所著《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便是其實際經驗的總結。他還善於向同時代的人學習,如向俞大猷學習棍法,向唐順之學習槍法,並以此訓練士兵。這種注重實效,虛心學習的態度,使戚繼光的軍事才能遠遠超過常人,他所帶領的戚家軍從未遭受失敗,勝利記錄無人可比。

0116ph016
戚繼光手批公文
0116ph016

明朝的基本武裝力量是各地衞所,但到明朝中葉,各地衞所處於嚴重廢弛狀態,根本不能承擔實際的戰鬥。針對這種局面,戚繼光主張另行招募新軍,並且認為只能用「鄉野老實之人」,切忌用「城市遊滑之人」。自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至四十二年(1563年),戚繼光先後三次深入浙江義烏,共招募一萬餘名農民和礦工。選定士兵後,對他們進行編組,按照年齡、身材和體質等條件,分別授與藤牌、狼箲、長槍、叉、刀等武器。一方面進行單個訓練,另一方面進行營陣訓練,以發揮整體的戰鬥力。通過建立新型的軍隊,對倭作戰的被動局面得到根本扭轉。

bulb

衞所

明朝建立之初,在全國要害處設有衞所,駐屯官兵都是世襲。一般每衞5,600人,置衞指揮使統領;每千戶所1,120人,指揮官稱千戶;每百戶所112人,指揮官稱百戶;百戶所下轄二總旗、十小旗,每小旗10人。明初有329衞和65所,以後不斷變動,有493衞和359所。至嘉靖時期,由於士兵大量逃亡,沿海地區平均每衞只有1,797人,僅佔原額的百分之三十二左右,其中還有不少虛佔軍籍者。因為人員不足,加上軍官剋扣糧餉,士兵紀律渙散,裝備落後,根本不能抵禦倭寇侵擾。

嚴明的軍紀是勝利的保證。在平時的訓練中,戚繼光要士兵熟練掌握金鼓、號炮、旗幟的號令,要求做到統一步調,萬為一體。作戰時,全體官兵必須集體向前,一人退卻則一人斬首,全隊退卻則隊長斬首,隊長殉職而全隊退卻則全隊斬首。此外,戚繼光賞罰分明,如設立固定的考選日期,武藝精通者予以獎賞,武藝生疏者予以處分。作戰有功、被俘不屈、遵守軍紀等,一律有賞;恃強霸道、訛言狂惑、偷摘瓜果、姦淫婦女等,一律論罪。採用這樣的治軍方針,戚繼光造就了一支堅強的部隊。

bulb

賞罰分明

戚繼光賞罰分別,絕不徇私。據傳,戚繼光曾令兒子戚印為先鋒,在倭寇必經路段設伏,出發前明確交代:只許敗,不許勝,待敵人全部進入後才准反攻,違令者依軍法論處。設好埋伏後,倭寇果然沿所料路線開過來了,戚印按捺不住,下令攻擊,倭寇大敗而逃。班師回營後,戚印向父親稟報作戰經過,戚繼光聽完大怒,以戚印不聽軍令,致使敵人退逃一半,下令將其正法。諸將苦苦求情,說戚印雖然違反軍令,但已打敗倭寇,可以將功抵罪。但戚繼光不為所動,終於斬了兒子。

0116ph001
戚繼光銅像
0116ph001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時,所依靠的兵種主要是步兵和水師。步兵編制依次為隊、旗、局、司、部、營,每隊12人,每營2,699人。隊是基本單位,各人分持不同的武器,作戰時集體配合,以「鴛鴦陣」對付敵人。步兵之外還有水師,為了協同作戰,戚繼光將不同船支配為一哨,二哨為一營,共設四營。北調薊州後,為對付大規模的蒙古騎兵,戚繼光將「鴛鴦陣」加以發展,創立了由車、騎、步相互配合的聯合兵種。車兵抵禦敵軍的衝擊,步兵以車為掩護出擊敵軍,騎兵則包抄突襲。各兵種協同作戰,這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軍事思想。

0116ph017
鴛鴦陣示意圖
0116ph017

戚繼光在與倭寇作戰時,經常採用以眾擊寡、速戰速決的戰術,這與沿海地形及倭寇的特點是分不開的。中國東部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倭寇隨時都會登陸,登陸後往往佔據地形險要之處,向前推進時又常常小股分散。為了爭取主動,必須用最快的速度調集軍隊,以絕對優勢的兵力迅速消滅敵人。史稱戚繼光「臨事則飆發電舉」,他常以驚人的行軍速度,像疾風驟雨一般,及時趕到數十百里之外,用優勢兵力進攻敵人的防禦重點,迅速將敵人瓦解、全殲。然後趕到援敵必經之地埋伏,待援敵經過,出其不意將其殲滅。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7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