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人的學習目的是甚麼?

0306phn001_01
描繪古代學習的壁畫(圖片提供:Weiming Xie / Shutterstock.com)
0306phn001_01

學習是個人以至整個民族,賴以生存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人類不斷總結各方面的生活經驗與教訓,並以口耳相傳或文字記載的方式,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後人學習這些經驗和教訓,吸取前人的智慧結晶,化為自身的知識、能力,用以謀生求存、改造自然環境和貢獻社群。中華民族素來以勤勞和善於學習著稱。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學習目的是甚麼呢?總括起來不外乎以下四個方面:追求技能與知識、修身養性、獲取功名和經世致用。

 

人類要在世上生存,必須具備謀生本領。通常這些本領不是與生俱來,只有通過學習獲得。例如古代的中國人必須學習如何狩獵或耕作,才能得到足夠的食物。除了應付生活需要外,「求知慾」也是中國人努力追求知識的重要動力。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指南針、紙張、火藥等對世界影響深遠的偉大發明,這些都是中國先民努力鑽研的成果。一些有名的學者如沈括和李時珍等,更把畢生研究的結果著作成書,為中國留下重要的文化遺產。

 

在二千多年前,中國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學習的目的是「修己」,意思是修習和培養個人品德。中國人深受孔子思想的影響,於是,不少讀書人都把修煉個人修養作為學習目標。事實上,書讀得多了,人就會知情達理、明辨是非,人的精神素質也會提高。當他立身處世、待人接物時,便會遵循一定的道德標準,成為一個品德高尚和有文化教養的人。所以中國人常說:「三天不讀書,人就變得面目可憎。」是有一定道理的。

0306phn002_01
孔子雕像(圖片提供:Shutterstock.com)
0306phn002_01

自隋代以來,中國政府都用科舉考試制度從民間選拔人才。無論你是出身書香世代或是貧苦農家,一旦成功通過科舉考試,就會被政府任命為官員,從此享盡福祿、名利雙收。因此古人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借此激勵年輕人努力讀書,考取功名。很多讀書人所以一輩子閉門苦讀,就是為了能夠「金榜題名」,贏得一官半職來光宗耀祖。當然,讀書人考取功名,並不是單單為了追名逐利,他們也希望能為國家作出貢獻。

 

「經世致用」是中國讀書人的最高理想。中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儒家認為讀書人除了要培養個人品德之外,也要把知識應用出來,貢獻社會,這就是「經世致用」的意思。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政治家,都以國家百姓的福祉為己任。例如北宋的范仲淹為了出任公職,造福國民,自小便勤奮好學,準備投考科舉。他當官以後,不但推行政治改革,更抵抗外族入侵。他曾說讀書人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完全把「經世致用」的理想實踐出來。

bulb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意思是當世人還沒有察覺禍患而感到憂慮之前,自己就事先憂慮籌劃;當世人都已經安居樂業,感到快樂歡欣時,自己才安心快樂。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1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