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1004phn002_01
明代古籍《瑞世良英》,忠孝錄,插圖(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1004phn002_01

通過控制及奴化思想,達到控制臣民及維護專制統治的目的,是中國古代統治者重視且慣用的手法。控制臣民思想,就是韓非所說的「禁其言」、「禁其心」,即扼殺人的精神活動,泯滅人的思想自由。思想鉗制的方式各有不同,加強學術專制、壟斷學術思想即為其一。排斥「異端」思想也是思想鉗制的重要方法。統治者還制訂了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欲」等禮教思想來桎梏臣民,這對人性的摧殘更大、更深。

 

加強學術專制、壟斷學術思想是文化專制的重要體現。西漢以前,諸子百家思想仍具很大影響力。西漢統一後,漢武帝進一步統一學術思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根據《春秋》的大一統思想,建議將不屬於《六經》和不合於孔子的學說,一概廢絕不用,專用儒術。這種「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符合漢武帝統一思想、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需要,於是他接受董仲舒的主張,在太學設五經博士,以儒家經典教育貴族子弟,選拔官吏也以儒學作為標準。從此,儒家學說從一般學說中超升出來,成為正統思想,奠定了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一家獨尊的局面,並且深深地影響到整個中國古代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南宋秦檜當權時發起學禁,所禁學術有兩類,一類是私史(野史)。宋人喜好作野史(筆記之類),宋室南渡之際,野史筆記記錄徽宗禪位、靖康之難、紹興和議等重大事件,朝廷認為這些記錄損害徽宗、欽宗、高宗及秦檜形象,因而禁止民間私作野史。另一類是程朱之學。南宋學禁是政治鬥爭的產物,由此可見政治對文化學術發展的鉗制作用。

 

為了控制思想,古代統治者往往獨尊一術,立為正統思想,凡是與正統思想相異的思想學說,統統被視為異端邪說而加以取締。周朝已有制裁「異端邪說」的法規,《周禮‧地官‧大司徒》中記載設置「鄉八刑」的刑法,其中有「造言之刑」,造言即「訛言惑眾」。東漢初年,統治者提倡讖緯神學,施政決策都以讖緯為據。桓譚、王充等人著書立說批駁讖緯之學,與讖緯神學展開激烈論爭。王充《論衡》鋒芒直指讖緯神學,被當時統治者視為離經叛道的「異書」。宋代、明代均以程朱理學為正統思想,而王陽明的「心學」、李贄的驚世駭俗之論向理學提出挑戰,被視為離經叛道的異端學說,著作被禁、書院被毀、弟子受迫害。類似事件歷史上不絕於書。為了麻痺及愚弄子民思想,古代統治者每每將進步的思想及科學技術都視為異端邪說。禁邪說以正人心,使人們沒有自己的思考,沒有自由的學術思想,成為馴服的臣民。

bulb

讖緯

讖是秦漢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示吉凶的隱語,緯是漢代神學迷信附會儒家經義的一類書。讖緯起於秦而大盛於東漢。王莽謀建新王朝,上下爭言符命。劉秀起兵,亦以符命籠絡人心。風氣所至,甚者以通讖緯為內學,以通諸經為外學。民間起義,亦往往假借讖緯,號召群眾,故自曹魏以來歷代王朝加以禁制。

bulb

王充

王充(公元27—約97年),東漢會稽上虞人。字仲任,少孤,曾師事班彪。家貧無書,遊洛陽市肆,閱所賣書,輒能誦憶,遂通百家學說。先後任縣、郡功曹、州從事和治中等職,後從事教學和著述。著有《論衡》85篇,今存(缺一篇);又《養性書》16篇,已佚。

明代,王陽明繼承了宋代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創立與程朱之學相異的「心學」,又稱「良知之學」。這學說認為天地萬物之理皆存於良知,「心外無事,心外無理」,每個人都具備良知。王學主要以講學來傳播,弟子遍布大江南北。王學流行後,被統治者視為「異端」邪說,明世宗下詔禁革王學,禁其著作、禁其講學、毀其書院,其藉口是禁邪說以正人心。王陽明的著名弟子李贄非常鄙視程朱理學、傳統意識及世俗觀念,他所著的《焚書》及《藏書》有許多被視為離經叛道、驚駭世俗之論。他駁斥道學家提倡的「存天理,去人欲」;痛恨「口談道德而志在穿窬」的假道學與偽君子;高度評價被衞道之士視為「誨盜」之書的《水滸傳》;不顧世俗偏見,招收女弟子。李贄的言行被統治者視為荒謬不經、蠱惑人心,以「大壞風化」、「宣淫」等罪名迫害。李贄最終被捕,死於獄中,其著作也遭禁毀。王學之禁是明代學禁中最嚴重事件。實際上,王學只是有別於明代統治者所尊崇的正統儒術——程朱之學。但在統治者看來,王陽明及李贄的學說以及王學傳播迅速,嚴重威脅明太祖以來對學術與人心的控制,所以視之為異端並嚴加壓制。

bulb

陸九淵

陸九淵(1139-1193年),宋代撫州金溪人,字子靜。乾道八年(1172年)進士,任敕令所刪定官。官至知荊門軍。後還鄉居貴溪之象山講學,學者稱象山先生。曾與朱熹會講鵝湖,論多不合,朱重道問學,陸重尊德性;朱好注經,陸謂「學苟知道,《六經》皆我註腳。」朱主張「理在氣先」,陸認為「心即是理」,只須切己自反,理即自然而明。自是理學分為朱、陸二家。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bulb

程朱之學

宋代程顥、程頤與朱熹提倡性理之學,以主敬存誠為本,成一學派。

1004ph008
創立心學的王陽明
1004ph008
1004ph009
鄙視程朱理學的李贄
1004ph009

明末清初,基督教第三次來華,掀起另一次傳教熱潮。西方傳教士除傳教外,還帶來西方比較先進的天文曆法知識,與清廷守舊勢力發生衝突。在1659—1669年間,清政府內部圍繞天文曆法問題,爆發了一場持續10年的激烈爭論。這場爭論由楊光先指控湯若望編製曆書寫有「依西洋曆法」字句引起,後楊光先又以利類思《天學傳概》一書,控告湯若望等人「逆謀不軌」、「邪說惑眾」,清初新舊曆法之爭終於釀成大獄。湯若望被免去欽天監正職務,由楊光先取代。李祖白等五名欽天監官員被斬首,散居各地的耶穌會士則被押往澳門。楊光先打倒湯若望、廢棄《時憲曆》後,由於他不懂曆法,「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術」,只好恢復使用已過時的《大統曆》及回回曆法。康熙七年(1668年),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上書指責楊光先、吳明烜的曆法不合天象,後經驗證屬實,朝廷遂徹底廢除《大統曆》,重新起用《時憲曆》。這場天文曆法之爭反映出清政府對外來宗教和科學知識的態度,即為了維護和鞏固君主專制統治,而排斥西方先進科技知識。

bulb

湯若望

湯若望(1592—1666年),德國人,明末來華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天啟二年(1622年)入華,初在北京學習漢語,後到西安傳教。崇禎三年(1630年),被召至北京,修訂曆法,編《崇禎曆書》,並監鑄大炮,傳授用法。清順治二年(1645年)任欽天監監正。康熙四年(1665年)以楊光先斥湯若望新法十謬,湯若望及所屬各員俱罷黜治罪。著有《火攻潔要》、《遠鏡說》等書,並與徐光啟等合譯《西洋曆法新書》。

bulb

欽天監

掌管天文、曆法的機構叫欽天監,欽天監的長官叫欽天監正。

bulb

南懷仁

南懷仁(1623—1688年),比利時人,字勳卿,一字敦伯。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來華,赴西安傳教。次年因湯若望推薦,奉召至京任職欽天監。康熙三年(1664年)因湯若望案下獄。康熙七年(1668年),指出楊光先所訂曆書有誤,康熙下旨核實,革楊光先欽天監職。南懷仁獲授欽天監副,受命改製觀象台儀器。康熙十二年(1673年)器成,擢欽天監正。康熙十五年(1676年),俄使尼果賴來京時,任中方拉丁文譯員。累加至工部侍郎銜。後卒於京。譯著有《康熙永年曆法》、《坤輿全圖》等。

1004ph010
明末來華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
1004ph010

禮教桎梏是中國古代文化專制的重要內容。中國古代「禮」文化非常發達,歷代統治者都將「禮」作為重要統治手段。「禮」的根本是「分」和「別」,即分貴賤,別等級。「禮」在歷代統治者推動下,由行為規範發展為思想藩籬,再發展為一套嚴密完備的統治理論。董仲舒改造原始孔孟儒學,提出「三綱五常」說,成為其後社會上重要的道德標準。董仲舒根據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父、夫為陽,臣、子、妻為陰,根據「陽尊陰卑」的道理,陰者必須絕對服從陽者。他進而提出「三綱」說,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綱是提綱的總繩。為綱,就是居於主要或支配地位。五常指仁、義、禮、智、信。董仲舒說:「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三綱五常」展示了一個嚴密的社會關係網,每個人都是這關係網的一部分。在這個關係網中,每個人都只是從屬物,沒有獨立的價值和地位,其核心就是將人作為工具。在中國古代,統治者以「三綱五常」來維護等級制度,鞏固專制統治。存天理、滅人欲是中國古代禮教的主要內容。《禮記》就提出「天理」與「人欲」的對立,主張存天理、滅人欲。何謂「天理」?「天理」就是「禮」,存天理、滅人欲就是要求子民尊「禮」、崇「禮」,泯滅個人私慾,言行皆須符合「禮」的規範。宋明理學對這思想作了極致的發揮。存天理、滅人欲實質上是肯定專制集權的秩序,給人們套上無形的精神枷鎖,是對人性的桎梏。

bulb

陰陽五行學說

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的合流。陰陽說把陰陽看作兩種互相消長的對立力量,用以說明事物變化的規律。五行說以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戰國中期一些學者將其神秘化,產生「舍人事而任鬼神」的陰陽五行家,主要的代表人物為鄒衍,他認為人類社會發展受木、火、土、金、水五種力量支配,提出五德終始說,宣揚歷史循環論。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6月0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