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遼、金、元代的官吏制度有何特色?

1003ph024
元世祖忽必烈像
1003ph024

遼、金、元分別是由契丹、女真、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它們的職官體系既受到唐宋政治制度的影響,同時又保留了一些來自統治民族原有的政治制度成分。遼代官員分南北兩系,北方官員用傳統契丹部族制度管理契丹事務,同時有樞密院統管全國事務;南方官員用漢制管理漢人事務。地方上同樣分族而治。金代從熙宗(1135—1149年在位)一朝開始,大規模採納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但女真舊制中君主絕對專制的色彩仍然保留。中央只設尚書省,中書、門下二省取消,實際上宰相的輔佐出令權被剝奪了。元代仿金制,設一省,名為「中書省」,其實也僅是執行機構。另外,元代一直保留蒙古舊制中的怯薛組織,該組織成員與君主間的主奴意識,廣泛蔓延至整個官僚體系。元代在地方上,不僅讓蒙古舊制中的分封制繼續保留,新施行的行省制其實也帶有強烈的舊制色彩。

bulb

怯薛

「怯薛」是元朝禁衞軍的稱謂,是突厥、蒙古語,漢譯為「宿衞」。早期,蒙古各部落首領都有宿衞親兵。蒙古建國後,成吉思汗(元太祖)組建上萬人的怯薛,人員來自親信隨從以及貴族子弟。蒙元皇帝的怯薛大致保持在萬餘人左右。元朝建立後,仍保留怯薛制,重要官員多由怯薛出身的人充任。直至五衞親軍建立後,才替代了怯薛守衞皇城的職責。

遼代行雙軌官制,中央和地方均設立兩套不同的管治體系,官員亦分南北兩系,將北方的契丹人與南方的漢人,以不同的制度分開管治。北方官員設立的中央機構中,最重要的是「北樞密院」,長官為北樞密使,實際上統管全國軍事行政事務。另有掌管刑獄司法的「夷離畢院」,長官為夷離畢;掌管文書詔令的「大林牙院」,長官為都林牙。南方官設立的中央機構中,最重要的是「南樞密院」,長官為南樞密使,負責漢人兵事。在地方上,契丹舊地和北方游牧民族地區,仍實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制,漢地實行州縣制。不過,從韓德讓與承天太后的故事中,可以看出遼代職官其實沒有統一的定制。

bulb

韓德讓與承天太后的故事

韓德讓(公元941—1011年)是遼代著名的漢人官員,他的祖父韓知古很早就投靠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是遼初佐命功臣之一,同時韓氏家族又世代為遼皇室家奴。遼景宗(公元969—983年)去世後,聖宗(公元983—1031年)年歲尚小,由生母承天太后攝政。景宗去世時,太后才30歲,當時韓德讓42歲,兩人關係非常好,太后派人殺了韓德讓的妻子,然後他們結成了夫妻。太后下嫁家奴,在一般漢人看來似乎是匪夷所思的事,但在遼朝宮廷卻當成一件喜慶大事。韓德讓也不負太后期望,兩人合作促進了遼代盛世的到來。

1003ph025
永慶陵壁畫描繪遼皇室四時之景
1003ph025

金代建國初,官制簡單,軍民合一,千夫長為「猛安」,百夫長為「謀克」。自熙宗(1135—1149年在位)開始,大規模推行漢制,但在地方上「州縣制」與「猛安謀克制」並存。金代官制最重要的特點,是保留了北方女真民族君主極度專制的色彩。中央設尚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有左右丞相、平章政事,稱宰相;左右丞、參知政事,稱執政,與宰相統稱「宰執」,他們實際上都只有執行權。金代尚書省之下分置左右司,官員有郎中、員外郎,兩司分別督察下屬吏、戶、禮三部,和兵、刑、工三部事務。金代也設樞密院管軍政,長官為樞密使,但樞密院和尚書省許可的權力分工,沒有宋代那樣分明。

1003ph022
金代銅虎符(虎符為古代軍事活動信物)
1003ph022

元代中央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實際上也只是執行機構。設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稱「宰相」;右丞、左丞、參知政事,稱「執政」,與宰相統稱「宰執」。蒙古人習俗尚右,故右丞相和右丞地位在左丞相和左丞之上。中書省之下有右、左司領「六部」。中央軍事機構是樞密院,設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等官,與中書省職權劃分也不是太嚴格。監察機構為「御史台」,設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在地方上設置兩個行台,設官仿照中央御史台。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4年在位)把中書省比喻為自己的左手,樞密院比喻為右手,兩手有病就讓御史台去醫治。元代御史監察系統實現了從中央到地方的高度統一,但御史台官員品級高,又常任,像玉昔帖木兒任御史大夫,一當就是20年。台官經常和中書省等機構官員來自同一家族,脫脫為右丞相時,他弟弟就是御史大夫,所以元代監察系統常常不能像忽必烈說的那樣能醫治他的「兩手」。當然歷代監察系統都只對皇帝負責,這本身就造成了監察系統很難有大作為,相反常常會成為政治派別鬥爭時的工具。在三大機構以外,中央還有管佛教和吐蕃(西藏)事務的「宣政院」等機構。地方上一級行政區劃是行省,本為中書省派出機構,後成為常設行政單位,設官仿照中書省。行省以下有路、府、州、縣等單位,但行政級制不統一。此外,分封制仍有所保留,而行省制本身即帶有分封制色彩,所以權力甚重,集地方軍、民、財和司法權於一身。

 

元代的怯薛組織,本是宮廷禁衞軍,成員稱怯薛歹,輪番宿衞宮廷。除宿衞外還分管宮廷內部各項事務,如司廚、掌酒等,與君主很接近。省、院、台以及行省等機構高級官員多出身於怯薛,他們任外廷職務時仍保留怯薛職務,輪到值班那天須入宮宿衞。怯薛歹世襲,以做皇帝家奴為榮。例如宰相脫脫15歲時做怯薛,當宰相的同時,他還一直在怯薛中任職,輪到他值班的那天,還得到宮廷裏為皇帝做宮廷內務事。元順帝太子幼年時由脫脫妻哺乳,因此脫脫又被呼為「奶公」。這種習氣逐漸蔓延到官僚系統中,造成中國古代君臣關係主奴化的不良發展。元代還有一個特殊的官名「達魯花赤」,它是蒙古語,意為鎮守者,置於地方(路、府、州、縣)、軍隊、諸衙門,為最高統治長官,起監守作用。法律規定只有蒙古人才能充任,缺少蒙古人時可由色目人充任,這種設置方法具有民族壓迫的特點。

1003ph023
元宰相脫脫作為總裁官,在《宋史》、《遼史》和《金史》上均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1003ph023
上載日期:
2020年05月0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