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當詩畫遇上禪學

30073phn004_01
富有禪意的繪畫(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30073phn004_01

禪畫,通俗地說是以禪學、禪理、禪僧、禪機等一切與禪有關內容為題材的繪畫。它是將禪思想融入繪畫創作,以禪入畫,畫中有禪,圍繞參禪悟道這一主題,表現出對生命、人生和心靈的反思感悟,蘊含無限智慧,追求個人與大自然相互和諧的永恒美境界。禪畫集中了禪宗「直指人心、不立文字」的禪學思想,具有筆墨簡約、意蘊豐厚的技法特點。禪畫體現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禪意風骨,呈現出清淨脫塵、樸素沉靜、空闊高遠的藝術意境。禪畫反映了中國禪宗的審美意識,是歷代傑出藝術家禪學修養、人生智慧、繪畫才能的集中體現。中國藝術史上,禪畫代表人物有王維、蘇軾、貫休、石濤、八大山人、齊白石、潘天壽等。

 

禪畫是佛教禪宗對中國文化藝術的貢獻。禪畫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自從公元五世紀南北朝時期,達摩祖師來到中國創立禪宗,此後伴隨着禪宗的興盛,禪學理念深入人心,禪宗所宣導的超塵脫俗思想更為中國文人所推崇,他們把禪法、禪意廣泛而又深入地融入中國畫創作中,禪畫就此出現了。禪畫在中國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發展歷程,唐朝打開了中國繪畫史禪畫的新篇章。首開禪畫先河的人是唐朝的王維,他將禪境帶入當時流行的文人畫創作,創作出「禪境畫」。他詩畫兼工,在繪畫上也造詣不凡,被稱為南宗畫派創始人。在山水畫創作中,他將參禪的體驗和心得融入其中,他的山水畫意境、禪境、詩境融為一體,被稱為「禪境畫」。代表作有《雪溪圖》、《江山雪霽圖》等。唐以後,五代兩宋是禪畫的興盛時期,出現了大批禪畫大家,其中有貫休、巨然、傅古、牧溪等畫僧,還有蘇軾、梁楷等文人雅士,也出現了大批以佛法禪理入畫的禪畫「寫意畫」作品,如梁凱的《六祖斫竹圖》、《潑墨仙人圖》、牧溪的《觀音猿鶴圖》等,可稱之為「禪意畫」。明代,八大山人有一幅看似非常簡約的畫作,整張冊頁上只有四片花瓣,用墨點出,組成一個花朵。這幅畫深得禪畫筆簡意足的神韻。其中深含禪意,其寓意為這是拈花微笑時佛祖手中的那朵花。只畫四個花瓣,是為了加上「心香一瓣」,如此就「一花開五葉,功到自然成」了。明末清初,著名畫家通過自己獨特的禪學視角、精湛的技藝,把禪畫推向更高境界。近代的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等大師更使禪畫再上層樓,發揚光大。當代,有大批畫家秉承中國畫傳統,創作出大量直指人心、充滿禪意、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禪畫作品。千百年來,禪畫一直被視為中國畫最高意境的代表,成為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

30073ph025
青花瓷器上頗有禪意的繪畫
30073ph025

禪詩是以禪入詩,詩中有禪,禪詩融合而成的一種特定的文學形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佛祖誕生之時,伴隨佛祖口誦《誕生偈》降臨世間,世界上第一首禪詩應運而生。中國的禪詩肇始於公元五世紀東漢時期,伴隨佛教傳入,佛教思想深入人心,佛教與儒教、道教相互融合,佛教與中國思想、哲學、文化、藝術相互融合,為禪詩產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但大量寺院僧人寫禪詩,眾多崇佛居士寫禪詩,還有很多著名詩人也寫禪詩。據粗略統計,流傳下來的禪詩有三萬多首,許多優秀禪詩至今魅力無窮,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0073ph026
中國書法家書寫的草書:王維名詩「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0073ph026

禪理詩,也是佛理詩,是禪詩中表現佛教思想、教理和佛學智慧的詩歌。其中包括禪宗特有示法偈、開悟詩等。佛祖《誕生偈》、達摩祖師《一花開五葉》、六祖慧能《無相偈》、永嘉大師《證道歌》等都是禪理詩的傑出代表作。如佛祖釋迦牟尼的四言禪詩《誕生偈》:「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偈頌是印度佛教經典中的一種文體,類似形式嚴密、講究格律的詩歌。漢譯時,也採用詩歌體裁。達摩祖師的《一花開五葉》是給二祖慧可說法時的示法偈:「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說的是達摩祖師遵從師教來到中國,是為了弘揚佛理普渡眾生,等到「一花開五葉」,一切目的就達到了。

 

禪修詩,是指反映參禪領悟修行內容的詩歌,將禪修與詩趣巧妙融合,朗朗上口,禪意無限。禪修詩作層出不窮,有表現淡泊名利、追求超塵脫俗內心修為的詩歌,如陶淵明的名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全詩句句禪味,字字禪心。有表現靜寂空闊、清澄明潔的禪境的詩歌,如王維的《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修竹、古琴、山林、明月,寥寥數詞勾畫出物我兩忘的禪定境界。還有表現佛法就在日常生活間,就在人與自然、與社會和諧中的詩歌。如趙樸初的《海南島天涯海角口佔》:「不知何處有天涯,四季和風四季花。為愛晚霞餐海色,不辭坐佔白鷗沙。」表現了人與自然溝通、和諧相處的佛學智慧。

30073ph027
禪寺深深深幾許
30073ph027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5月0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