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神童

1104ph001
1104ph001

中國古代被稱為神童的小朋友,多是天資聰慧,而又勤奮有志,才在後來有所作為的。不過,有些孩子雖然天資很高,但卻頑皮任性,不知進取,到後來也只是個酒囊飯袋。

 

然而這類貪玩調皮的天才兒童,家長若能耐心引導,令其及時頓悟,知錯改過,仍可成為有用之材。如孟子、李白、蘇軾等,幼時或貪玩,或驕傲,或不善自我約束,都曾遇過挫折。不過,他們在受到父母或其他長輩的誘導啟發後,能及時頓悟,接受教訓,知錯而能改,終於成才。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智力奇高的神童,他們小小年紀便聰慧過人,三國時候的曹沖,在六歲的時候就想到了稱象的妙法,令成人自愧不如;司馬光年僅七歲就臨危不亂,竟能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王雱不識獐和鹿,卻可以回答得天衣無縫。這些兒童大多得天獨厚,天賦較高,他們反應之機敏,往往出人意表。

 

並不是所有神童都天生聰明的,歷史上也有許多資質平平的孩子,憑着他們的堅毅意志,付出比聰明孩子更多更刻苦的努力,終於取得巨大成就。如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明朝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王守仁,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閻若璩等,他們小時候都被認為是愚笨之人,有的甚至被人叫做「白癡」。但他們後來都能成才,這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以勤補拙,絕不放棄。

 

有良好的天賦不一定能夠成才,正如古時一句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就是說小時候聰明,長大了,卻不一定會有很好的作為。自幼是天才,長大後卻成了庸才,就是因為沒有繼續努力學習,或是沒有將聰明才智用在正道上。以聰明得了帝位的商紂王最終亡國,風頭無兩的五歲神童方仲永最終卻成了默默無聞的庸才。天才,就這樣泯滅了!所以說,後天的努力和適當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

 

神童並非神仙下凡,生下來就會說話寫字的人。不管多聰明的小朋友,要成才都需要走一段奮鬥的路程。良好的環境,最容易讓天賦得到發揮;逆境長大的小朋友,只要專心一致,不怕艱苦的磨練,也能成才;頑劣的孩子,如能及時醒悟,也可走向成功;至於資質稍遜的人,憑着堅毅意志,也能超越自我。如果一個人先天條件良好,但卻缺乏後天適當的培育,天才也會變成庸才。

 

家庭環境是影響神童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小朋友生長於書香世家,在耳聞目睹之下,不知不覺地就會養成好學上進的習慣,而博學的家人,更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如果孩子本身的資質也高,那他們的成功道路就會比別的孩子平坦些。

 

家境貧寒的孩子求學,比起富裕家庭的孩子要辛苦許多。他們無能力上學讀書,只能靠自學去充實自己,自然感到事倍功半。雖然這些孩子需要付出更大的毅力去克服困難,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逆境似乎更能激發出人的鬥志,使人更加勤奮努力,向目標邁進,爭取成功。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