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宋代貢舉之外的考試

1102ph012
宋代軍官銅印
1102ph012

宋代的科舉制度,按種類劃分,除了有貢舉(指科舉中的「常科」)之外,主要還有武舉、制舉和童子舉。武舉是一種以選拔軍事人才為目的之科舉考試制度。宋英宗之前,宋代雖有武舉,但時置時廢,一直到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復置之後,才一直實行至南宋末年。

 

不受重視的武舉

武舉考試由兵部主持,北宋時分解試、省試、殿試三級,南宋時又在解試前增加比試,共四級。解額一般為70人,省額一般為30人。武舉考試內容分為武藝和軍事理論兩部分:武藝包括弓步射、馬射、弩踏;軍事理論包括兵書大義、策。兵書為「武經七書」,即《孫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三略》、《六韜》和《唐李問對》。武舉殿試合格,可出任邊疆地區的巡檢、縣尉、捉賊及州府的監當官等。

 

由於宋代「崇文抑武」等原因,因此,通過武舉並未能選拔出大批有才能的將帥,但它畢竟提供了一條在和平環境下培養、選拔武官的新思路、新途徑,並且在客觀上推動了軍事理論的學習、研究和著述,使宋代成為中國軍事學發展史上的另一個鼎盛時期,這些都是應該給以充分肯定的。

 

制舉選特殊人才

制舉又稱「特科」,是由皇帝下詔而臨時設置的科舉考試科目,目的在於選拔各類特殊人才。唐代制舉甚盛,其科目甚多。宋承唐制,也設制舉,但科目大為減少,最多時為九科,但能應舉登科的,事實上只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才識兼茂明於體用、茂材異等三科。宋代制舉時行時廢,南宋高宗時復置後,一直舉辦到南宋末年,但這段期間中第者僅一人而已。

 

宋代士人未仕、已仕者均可應詔參加制舉考試。考試一般分為閣試、殿試兩級。閣試按成績分為五等,入前四等方可參加殿試。殿試合格者分為五等,第一二等空缺,第三等即為上等。制舉登科,未仕者即依貢舉進士例授予官職,有官者則依等第陞遷。兩宋制舉共殿試22次,登科者人數甚少,總共只有41人次而已,雖然如此,也選拔了不少著名人才,如富弼、張方平、蘇軾、蘇轍等。

 

童子舉選早慧少年

童子舉亦稱「童子科」,唐代始置,是科舉考試中特為少年應試者所設的考試科目。宋承唐制,也設童子舉。凡童子15歲以下,能誦經書、作詩賦,由州府推薦到京師,中書門下複試合格,有時還要經皇帝親試。童子舉主要考試背誦經文,有時亦試詩賦,臨時決定賜出身、授官或免解試。一般不定期舉行,錄取條件和名額不確定。

 

宋代童子舉的確使一些早慧者脫穎而出,如北宋的楊億、晏殊、李淑等。南宋時還出現了女童子林幼玉求試,結果考經書43題皆通,是童子科中唯一的女童。但大多數童子只是會背誦經書而已,像王安石傷嘆的方仲永一樣,成年之後並無甚麼作為。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