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五四運動取得哪些成就?

0123ph023
出席華盛頓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出發時攝
0123ph023

1919年6月,捷報頻傳。學生全部無罪釋放,曹、章、陸下台,蔡元培續任北大校長,中國代表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就這次愛國運動的具體要求而言,可以說全都達到了。在二十世紀中國的學生運動中,可說是空前勝利。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運動的要求被廣泛認同為正義的;二、當時公民社會的多元基礎已經形成,儘管一再鎮壓,獨立的大眾傳媒系統和民間社團依然敢於抗爭,且聲勢日漲,致使統治者不能為所欲為。

 

1919年6月3及4日先後有近千學生被捕,絕大部分關在北大法科、理科兩處。上海罷課、罷工、罷市的消息傳來,軍警突然撤退。為維護人身尊嚴,學生們發表聲明:「要求集會、言論、出版自由不受限制。如這一要求辦不到,寧肯餓死監獄中,決意不回本校。」在6月6及7日,教育部、總統府分別派代表勸他們回校休息,他們「議決現仍暫不出拘留所,以示要求罷免曹、章、陸之決心。」6月8日,學生們決定「效申包胥七日之哭」,輪流到總統府門前痛哭,才凱旋回校。

0123ph026
北大紅樓
0123ph026

五四遊行的第二天,交通總長曹汝霖遞交了辭職書;6月9日,幣製局總裁陸宗輿亦步其後塵;駐日公使章宗祥則在6月初辭呈,徐世昌的態度是慰勉有加,竭力挽留,如說「該總長(曹)從政有年,體國公誠,為本大總統所深知。流言詆毀,致釀事端……務以國家為重,照常供職」,指陸是「勳勤夙著,未可以流言附會,致掩前勞……所請免職之處,着毋庸議」等。然而眾怒難犯,6月10日,沒等學生來總統府門前痛哭,准予辭職的命令已下達。

 

儘管安福系的政客想趁機奪權,可是蔡元培的威望實在太高,如不挽留,北京學生要總罷課,北大教職員和各大學校長要總辭職。政府只好轉變態度。5月14日,徐世昌簽發了挽留令。不過他們仍不死心,於6月初任命胡仁源為署理校長,又一次激起強烈反彈。國務院、教育部惟有致電兼派人面催蔡元培復職。蔡以不懲辦學生為條件,放棄辭職,於9月12日回到北京。蔡元培離校期間,他所建立的教授治校制度,確一如其所料,足以維持學校正常運作。

0123ph024
蔡元培離校四個多月,9月才回北大
0123ph024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計有36,941名華工到法國做工,還有一批學生赴法勤工儉學。他們都密切關注着巴黎和會進程,一再要求代表團不能屈服。6月28日,眼看和約快要簽字,華僑們把代表團住所團團圍住,不准代表赴會簽字。他們甚至揚言:「誰出門,就撲殺誰」。有的人還主動報名償命,排好名單,殺了一個敢簽字的代表,便有三個人願意償命!與此同時,代表團先後收到國內發來的七千通要求他們拒簽和約的電報。這些均形成非常強大的壓力。中國代表也不是天生賣國賊,大都反對簽約。首席代表陸徵祥5月14日給外交部的電報說:「國人目前之清議可畏,將來之公論尤可畏」,「祥1915年簽字在前(指奉命署「中日二十一條」),若再甘心簽字,稍有肺腸,當不至此」,後更以舊病驟發為由住進醫院。顧維鈞也堅決反對,說:「山東形勢關乎全國,較東三省利害尤巨。不簽字則全國注意日本,民氣一振。簽字則國內將自相紛擾。」6月28日,是和約簽字的最後時限,中國代表團「公同決定,不往簽字」。事後,政府不簽字的指示才傳到。

0123ph025
1919年3月赴法留學的學生
0123ph025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