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慈禧如何推翻戊戌變法?

0120phn002_01
慈禧太后像(圖片提供:中新社)
0120phn002_01

維新變法是順應歷史潮流的變革。今天看來,革新的內容都是常識,無可挑剔。可是,百年前的中國,這些卻是違反祖宗成法的大事。要衝破歷史惰性和阻力,不可能一帆風順。出面阻擋歷史車輪的,是掌握實權的慈禧太后。她發動政變,廢除大部分維新措施,使中國喪失了一次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機遇。這次政變不是權力之爭,而是新舊衝突。觸發政變的原因也非常複雜,維新派也有責任。後果則極其嚴重,兩年後就表露無遺了。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突然接到密報,說有人要加害自己,立即從頤和園回到紫禁城,宣佈重新「訓政」(垂簾聽政);調兵三千,關閉北京所有城門;下令逮捕康有為等人。慈禧是政變老手,光緒皇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此後,他雖然與慈禧並排坐在龍椅上,卻已成了地道的傀儡。政變是頑固保守勢力對維新變法的反撲。此事並非偶然,也不能歸罪於某個人的品德。慈禧當然有權謀,她一開局就任自己的心腹榮祿為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牢牢抓住兵權;又把皇帝的師傅翁同龢撤職趕回鄉。但從更廣闊的背景去看,政變的發動者和支持者,不過是體現了傳統文化各種負面因素,特別是其中因循守舊,中華是天朝大國,不準以夷變夏的心態。而維新派的幼稚、盲動,沒有審時度勢,考慮力量對比,也是觸發政變的直接原因。維新派沒有妥善安排冗官的出路,照顧其利益,一下子就把他們推到反對勢力那裏去了。加上改革科舉,又使全國不少除四書五經之外甚麼也不懂的童生、秀才、舉人惶惶不可終日。禮部主事王照上書受到該部大臣壓制,光緒帝一下子就革掉了懷塔布、許應騤等六位尚書、侍郎,代表舊勢力的官員們哪能不設法反抗?在維新的高潮,康有為竟然提出要剪辮子、改國號、變服式;儒家經典是士紳賴以安身立命的寶貝,康有為卻偏偏說是偽經,把政治與學術絞在一起,疏遠了大批有改革要求的士紳,徒然招致怨恨和敵意。

 

政變一開始,政府在北京街頭到處搜捕維新派。康有為從天津乘往上海的英國輪船重慶號外逃,清政府已經準備好等船一靠岸就上船抓他。幸虧得李提摩太請求上海英國領事搭救,派出駁船在吳淞口外截住重慶號,轉上另一英國船逃到香港。梁啟超則逃入日本使館,後來化裝逃至日本。支持維新的大臣都受到嚴懲,如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張蔭恒流放新疆、徐致靖撤職,新任禮部尚書李端棻也遭流放,湖南主要官員全都撤掉。還有一批人被殺害,遭殺害的首要人物是四個軍機章京: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譚嗣同本來可以逃脫,但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視死如歸。從容就義前留下的話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就義者還有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御史楊深秀支持變法,政變後不畏強暴,上疏請慈禧「撤簾歸政」,把大權還給皇帝,也被一併綁赴北京菜市口砍頭。這六名英烈史稱「六君子」。

0120ph007
康有為之弟康廣仁
0120ph007

政變的實質是阻擋中國人接受世界現代文明。這是野蠻對文明的勝利。政變的後果不但表現在新政廢止,志士流血,更嚴重的是文化氛圍的大改變,維新變法成了罪名,維護祖宗家法乃理所當然。政變是歷史大倒退,改革措施大都被廢止。科舉「悉照舊制」,仍以四書文和八股取士,經濟特科停辦;連武科也照舊用馬步箭刀考試。閒散衙門和冗員照舊上班,恢復被裁撤的三省巡撫。中下級官員和士紳上書,只能照舊請高官「代奏」。碩果僅存的京師大學堂,在義和團事件中也被迫停辦。官辦報紙一律停辦,民辦的也「亟應設法禁止」。集會結社厲行禁止,入會者「分別首從,按律治罪」。迫於形勢,發展經濟的措施一般都保留下來。

0120phn001_01
清末清經濟特科狀元試卷(圖片提供:中新社)
0120phn001_01

政變後,不但興中會等革命組織迅速發展,性本溫和的維新派也拿起刀槍。逃到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組成保皇會,積極籌款,策劃興兵「勤王」,拯救光緒皇帝。梁啟超轉而鼓吹革命,打算與孫文合作。兩年後,終於在漢口等地爆發自立軍起義。因遭到張之洞鎮壓,唐才常、林圭等就義。另一方面,愚昧無知的親貴在朝中的影響力迅速擴大,沾洋帶新的事物被蔑視。一年後,集本土文化愚昧因素大成的義和團在華北勢力迅速擴大。慈禧和朝中愚昧權貴妙想天開,要依靠他們的符咒「扶清滅洋」,並且主動圍攻各國使館,同時向各國宣戰。包括許景澄在內的五位大臣,因反對慈禧和義和團的野蠻行徑,先後被處死。一場更大的國家災難正在降臨!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0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