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何謂建安風骨?

30043ph003
曹操塑像
30043ph003

建安時代,作家輩出,詩人秉受時代的豪氣,將中國古典文學推上一個新高峰。文學史所稱頌的「建安風骨」,指這個時期的文學在內容上主要反映社會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統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尋求人生的永恒價值,在藝術風格上則體現為渾厚、剛健、質樸的特色和慷慨悲涼的情調。建安風骨後來為阮籍、左思、陶淵明、鮑照等晉宋詩人一脈相承。雖然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建安風力又表現為不同的內容,但是以認真思考人生的意義為出發點,尋求生命不朽的人生道路和處世原則,是他們的共同特點。晉宋以後,建安之風逐漸消退,但到了唐代,又成為詩歌革新的一面旗幟,促使陳子昂、李白和盛唐詩人恢復「漢魏興寄」的優秀傳統,重振了以抒寫人生意氣、追求建功立業為核心的理想主義精神,使中國古典詩歌的思想藝術成就在盛唐達到了最高峰。

 

曹魏集團的政治需要改變了取士的標準,促進了建安學術思想的解放。由於魏武帝重視法家,魏文帝愛好老莊,士人們不再看重強調仁孝之行的儒家經典,而才與行、名與實的關係則成為建安學術的主要命題。重才輕德,講究循名責實的思潮流行起來。所謂「天下重刑名」,刑名之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循名責實。建安文人不但宣導刑名之學的循名責實思想,同時也到原始的儒家經典中作新的發掘,以「誠」為核心的中庸學說便作為反對虛偽的理論根據,與循名責實的思想結合在一起。可見此時提倡中庸,正是出於求實用、反虛名的政治需要。中庸思想以「誠」為核心,建安文人在藉以反虛偽的同時,又着重闡發強調真誠、通人情的內涵。總之,刑名學、中庸論的核心意思都被歸結到去掉虛偽名聲和行為,恢復人的本性,崇尚真誠自然,務求通達人情。可見當時政治的需要促進了人才標準的改變和學術思想的解放,並催生了建安文人普遍推崇真性情的思潮,這種觀念反映到文學之中,就形成了建安詩歌對人生真正價值的共同追求。

30043ph004
孔子像
30043ph004

在社會的急劇變動中,建安文人的人生觀發生了巨大變化。戰爭和瘟疫隨時都可能奪走人的生命,建安七子大多數都死於建安末年的大瘟疫。懷着「先朝露填溝壑,墳土未乾而聲名並滅」(曹植《求自試表》)的恐懼,建安文人和東漢文人同樣都感到人生短暫的苦悶。但這種苦悶卻是健康的與頹廢有根本區別。東漢時期,對於生命短暫的憂慮已經反映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神仙方術的盛行迎合了世人希求長生的心理,但其虛妄很容易被識破。隨之而來的就是關於宇宙悠久、人壽有限的感嘆。當時佛教來世的觀念還沒有普及,所以人們對人生的考慮重在現實享受而不重精神意義。建安文人鄙視這種蕩志淫遊、及時行樂的人生觀,積極追求人生永恒的精神價值,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的人生理想。三不朽的思想貫穿於建安文人的全部詩文之中,由於時代提供了建功立業的時機,對立功的追求,成為建安詩歌中呼聲最高的主題。

 

建安文人的文藝觀也同樣體現了追求人生不朽、重個性通人情的時代精神。文章可以使人不朽的觀念得以確立,文章自身的價值也愈益受到重視。曹丕還認識到文章可以表現出作者不同的個性氣質,並且能平等地與建安文人們談詩論文。兩漢儒生視文藝為教化工具的觀念被打破,重視民間文藝,愛好悲哀動聽的音樂,主張歌舞戲樂感動人心,反對禁錮天性,在樂府中設立清商樂署,多用女樂表演,採用清商樂府調寫作樂府詩,都違背了提倡禮樂雅頌以節制人心的儒家文藝觀。

 

建安年代本屬於東漢,詩歌中有一部分題材到題目都是沿襲漢詩而來。漢代詩歌分樂府和文人詩兩類,樂府詩很多採自民間,題材廣泛,反映社會問題涉及各個方面,如流民、孤兒、鰥夫、病婦、戰士、乃至因生計無着導致鋌而走險的造反者,也有讚美和諷刺地方太守的,這與樂府採詩有觀察地方風俗民情、考察地方吏治的目的有關,多數以敍事為主,也有少數表現民間男女自由戀愛的情歌。除此以外,關於人生問題的探索,如人生短促的感嘆、生活經驗的告誡、求仙採藥的幻想等等,都反映了漢人生命意識的覺醒。文人詩則主要是贈答、送別、言志類題材,其中遊子思婦類佔了大多數,反映了當時士子為求仕疲於奔波的生活狀態和人生感慨,以抒情為主。建安詩歌在繼承以上題材和藝術表現的基礎上,又有了長足的發展。

 

建安文學中詩歌成就最高,但文和賦這兩種文體也有新的特色。先秦兩漢散文是中國古代散文的第一個高峰期。西漢散文渾厚樸茂,東漢散文出現了鋪陳排偶的傾向,但還不失漢文氣格樸厚的本色。魏晉時期,散文變得通脫清峻、自由活潑。同時句式整齊、專講對偶的駢文也在此時發源。這種文體最後形成於南北朝,全篇以雙句(即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其中以四字六字相間定篇者,也稱四六文。但建安駢文還多穿插散句。賦是一種介於詩與文之間的文體,兩漢時發展到極盛。漢代盛行鋪張誇飾的大賦,到魏晉時期開始出現抒情小賦,產生了一些名篇。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0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