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王羲之對中國書法有甚麼貢獻?

30050ph015
王徽之書法
30050ph015

王羲之對中國書法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首先,把隸書、章草、草書糅合為行書,使行書書寫規範化和寫意化,將其在藝術上發揮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時強調線條的渾厚生動,以一種藝術感極強的隨機態度對待提按、頓挫,絞轉和行筆的力度、方向、節奏和空間切割,使書法作品通過線條的起伏流動;通過線條的粗細、曲直、乾濕等變化;通過輕重堅柔、光潤滯濕的墨痕,傳達出人心靈的焦灼,暢達、甜美、苦澀等情感意緒。線條中流動着書家的縷縷情思和藝術感覺,映襯出書家的精神意志和個性風貌。

 

其次,在先秦漢魏的書法實用風尚中,首倡純審美的書法欣賞風。這種欣賞已不是一種個人行為,而是成為一個階層的雅好,一個時代的風尚。據傳,「羲之罷會稽,住戢山下,一老嫗捉十許六角竹扇出市。王聊問一枚幾錢,云值二十許。右軍取筆書扇,扇為五字,嫗大悵惋云:『舉家朝夕仰於此,何乃書壞?』王曰:『但言王右軍書字,索一百。』入市,市人競市去,嫗復以十數扇來請書,王笑不答。」(虞龢《論書表》)一柄實用的竹扇值二十,一柄有書聖墨跡的竹扇值一百,這五倍之價,足見當時「市人」對純書法的欣賞水準。老嫗並不知書法作品的價值,當她省悟過來,在王羲之「笑而不答」的瀟灑中,悔之晚矣。

 

再次,勤奮創新,講求書法有己意。王羲之七歲學書,十二歲識筆法,每日臨書不輟,終身練筆不止。故居蘭亭右軍祠內有「墨池」,據說當年王羲之用池中水蘸筆習字,染黑了一池水。爾後,他遍訪名山大川,學習各家書法,並悟到博取眾長之後必須具有自己獨特的面目,從此創出「王體」而自成一家。王羲之不僅在書法創作方面成為一代書聖,而且在書論方面也有獨特的貢獻,他的書法體現了晉人尚意重韻的書風。可以說是魏晉時「意以象盡」、「言不盡意」的美學思想在書論中的表現。王羲之強調「意」,是指書家的心性情感對於書法創作的重要性,認為書法可以表現人的內心的悲喜哀樂和意緒情操。而且這「意」必須融入筆墨之中:「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書論》)書「意」還指書法的意趣筆韻,講求飛動美、錯落美、中和美,使整幅作品「氣韻生動」。可以說王羲之的風流儒雅,以素箋簡牘為書,並以流美的行書作為主要書體,呈現出一種秀麗俊逸的書風。

 

王羲之的書法從漢魏的樸厚沉拙轉為晉代的崇尚神韻,這是中國書法史發展的必然。神由韻生,韻因氣顯。他所張揚的神采韻味,從內容和形式和諧入手去臻達神采和形質的完美統一,成為中國書法文化中最為亮麗的風景,滋潤並影響了一代代書法大家。如今,王羲之的真跡已經一字無存,傳世書法全是複製品,流傳較廣大約有二百五十餘件。他的書法風格和書法理論首先影響到他的後代子孫。長子玄之善草書,次子凝之工草隸,三子煥之善行草書,五子徽之善正草書,六子操之善正行書,七子獻之善草書。其後子孫綿延,王氏一門書法生生不息,到王羲之七代孫(徽之的六代孫)隋代智永,仍然書法名播海內外。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影響頗大,他的書法繼承祖法,又勤奮習書,所以書名大振。相傳,智永居永欣閣上臨書三十年,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別贈送給浙東各寺廟,寫禿的毛筆裝了好幾甕。《真草千字文》墨跡深得二王精神,點畫精到,筆勢溫潤,結體謹嚴,表現出熟巧之趣。當時求書者及請題匾額者如市,所居的門檻被踏破,只好用鐵皮裹上,被人們稱之為「鐵門限」。

30050ph016
智永《真草千字文》
30050ph016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0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