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王羲之的傳奇人生

30050ph003
王羲之像
30050ph003

王羲之(約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出身於一個仕宦世家,原籍琅琊臨沂(山東)人,後遷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王氏家族本是西晉時山東瑯琊臨沂的大族,在西晉王室覆滅後,琅琊王司馬睿在山東王氏擁戴下過江稱帝,建立東晉政權。王羲之祖父王正,官尚書郎,父親王曠,官淮南太守,從伯父王敦為將軍、王導為司徒,皆權勢很大兼擅書法。王羲之幼時不善言辭,但勤於書法,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他是通過書法走上人生之路,並成為名垂萬世的「書聖」。

30050ph002
王羲之《平安帖》
30050ph002

王羲之具有典型的晉人風度:性格耿直,超塵絕俗,不拘禮法,委任自然。魏晉時期人處於一種非常艱難的情況,當時戰爭頻仍、民不聊生,嵇康沉醉,阮籍倡狂的悲慘命運展示出慘烈的人生,竹林七賢幾乎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王羲之處在這樣的時代大氛圍中,受老莊玄風影響,其審美情趣已經逐步從古趣質樸轉向自然灑脫──反對精神束縛,強調不入時俗的浪漫,追求個性和自然,在魏晉時期蔚然成風,成為高人雅客一種獨特的文化身份。

 

王羲之經歷了由士而仕,又由仕而退的人生道路。揚州刺史殷浩對王羲之的才華很賞識,多次勸他出來為國效力。王羲之被這種真誠打動,出任了右軍將軍、會稽內使。他為官比較親民,「時東土饑荒,羲之輒開倉振貸。然朝廷賦役繁重,吳會憂甚,羲之每上疏爭之,事多見從。」他也頗有政治眼光,對殷浩不顧國弱民疲、內憂深重之時急於出兵北伐表示擔憂,寫信勸阻。結果殷浩堅持出兵大敗而歸,被貶為庶人。

 

王羲之入世又出世,入仕而不迷仕。愈到晚年,他愈是傾心自然山水,在經歷了社會動亂和為官的種種拘束之後,「雅好服食養性,不樂在京師」,渴望脫離官場的要求日益明顯。王羲之多次要求去宣城任職,被殷浩拒絕後,更生退出官場之心。五十三歲時,驃騎將軍王述做了揚州刺史,二人因為一件事而產生重大矛盾。王羲之平時就輕視王述的為人,更恥於在其部下供職,借機稱病辭官,並在父母墓前「自誓」永不做官。

 

辭官後,王羲之遁跡山林,幽處頤養。《晉書‧王羲之傳》:「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遊,弋釣為娛。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採藥石不遠千里,遍遊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卒當以樂死。』」王羲之在江南的青山綠水間盡情地享受着生命的歡愉,從「卒當以樂死」的人生感喟中,顯示了高潔的品性和淡遠的懷抱。他晚年辭官不再做官,究其深層原因,在於他體會到只有把自己的生命獻給書法,才可以完成自己一輩子的宿命,所以他將自己整個生命和精神情懷投注在書法上,以此成就了他晉身書聖之名。其書法「聲華四宇,價傾五都」,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以王羲之的書法為珍貴。

30050ph004
王羲之《十七帖》
30050ph004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4月0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