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口語有何特色之處?

0605phn001_01
口語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語言(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0605phn001_01

書面語是書面交際所使用的語言;口語是人們在現想現說的情況下,借助各種輔助手段作為交際使用的語言,基本上是用非正式講話的風格說出來的話。現代書面語以北京話為基礎,包含了許多不同層次的語言成分;漢語口語分普通話口語和方言口語兩種。書面語跟口語不同,因為說話是隨想隨說的,甚至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寫文章則可以從容不迫,反覆推敲。說話面對面進行,有豐富多變的聲音,有面部表情、手勢及動作,說出來的話即使重複囉嗦、不連貫、欠條理、支離破碎,仍可以讓對方聽懂;文章印在紙上,無法直接把豐富多變的聲音和神態各異的表情表達出來,只能藉想像和不同的標點符號加以說明。因此,口語的句子比較短,結構比較簡單,甚至不完整、重複、脫節、插說;寫文章則不同,所用詞彙相當廣泛,句子常常比較複雜,前後比較連貫,層次比較清楚。口語一般生動活潑,通俗化;而書面語比較準確、周密、規範化。

 

句子比較短小

口語中極少出現一層接一層的修飾語。「我下個月有去泰國的可能」,這是書面語的句子,口語說成「我下個月有可能去泰國」。口語裏零句相當多。零句是沒有主語、謂語的形式,其句子比較短小。

 

句子比較簡略

說話借助語境和身體語言,該省略的盡量省略。例如:「王先生有一個弟弟(1)在上海公幹,(2)前天致電回來,(3)說患了嚴重感冒,(4)最後批准放假一天。」除了第一小句出現施事主語「王先生」外,其餘四個小句的主語都省略了,但施事者並不是「王先生」。在對話中連詞和介詞常常不露面。口語裏亦常常省略動詞「是」及「有」。

 

句子比較鬆散

書面語的一個停頓(逗號或句號)可以管二三十個字,而口語中說話需換氣,一般說出十來個音節就要有一個停頓。由於組織語言的速度跟不上說話的速度,說話往往有雜質(如加插「這個這個」),斷斷續續。凡停頓的地方,語氣詞「啊、吧」等就會往裏面鑽,這使得口語句子的結構鬆鬆散散。

 

斟酌字句時的重複

由於說話時須即時選擇詞語,尋找用例,有些人會不斷地重複上一句話,希望從念叨上一句中引出新的詞語來。一個中學生在課堂上說:「要有一天,我的嘴巴一動,一大套話,一大套話呀,就像流水似地流了出來,那該有多好哇!」

 

同義重複

口語中同義重複有加深印象和理解的作用。它出現的形式有:

  1. 注釋型。例如:「他的腦子已搞死了,搞僵化了。」──「死」的含義很廣,說話人再用「僵化」來注釋它。
  2. 感嘆型。例如:「今天,在美國發生了一件舉世震驚的事,九月十一日,這一天,是我們沒法忘記的日子。」「今天」和「九月十一日,這一天」是同義重複,強調這天在美國所發生的事情,令人震驚。此外,口語中還有「你怎麼回去你」、「這是為甚麼這是」等同形重複的句式。

 

追加現象

說話時,把先浮現於腦子裏急於要說的部分先說出來之後,常常發現剛說過的話不是說漏了一些,就是說得不夠得體,不夠準確,甚至與事實有出入,但說出來的話又收不回來了,所以只能在後面作一些補充、注釋和更正。這種說完了又想起的補充語叫「追加語」,例如:「哥哥剛回來,從四川」。也有兩次追加的情況,例如:志明與媽媽乘坐的公共汽車突然拋錨,志明緊張地問:「怎麼啦?車,媽。」第一次追加「車」,第二次追加「媽」。書面的句式應是:「媽,車怎麼啦?」有人把口語中的追加形式看作倒裝句。由於寫文章從容不迫,不易出現這類追加情況。

 

形象語詞多

口語裏使用的詞語不少具有鮮明的形象色彩。形象語詞大多通過打比方構成。如冰棒兒、燈泡等;也有摹狀擬聲的,如:香噴噴、暖烘烘等。形象語詞還通過比喻產生一種新義,大部分為三字習用語,如北京話的「咬耳朵」,是指靠近耳邊低聲說話,決非互相咬對方的耳朵。類似的有:「拍馬屁」、「吹牛皮」和過去與政治運動有關的「打棍子」、「扣帽子」等。各地的方言語詞都相當生動、傳神,例如:廣州話裏「掟煲」(即分手)、「箍煲」(復合)等。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2月2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