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哪些人是中國著名天主教徒?

30022ph016
徐光啟
30022ph016

徐光啟

徐光啟(1562—1633年),明末天主教徒、科學家。字子先,號玄扈,教名保祿。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遇西方傳教士郭居靜,初識天主教教義。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赴北京應試,途經南京結識利瑪竇,進一步了解天主教教義。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又往南京,遇羅如望學習天主教教義,受洗入教。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中進士,任翰林院庶起士。徐光啟在北京政務之餘,隨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研習歐洲近代科學,又與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前6卷。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他因父親病故回上海守孝,過南京時邀請郭居靜前往開教。三年後回京任翰林院檢討,與傳教士合作研究曆法和天文儀器,撰寫《簡平儀說》、《日晷圖說》、《平渾圖說》等。萬曆四十年(1612年)從傳教士熊三拔學習西方水利,編寫《泰西水法》6卷。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奉旨回京復職,後上《辯學章疏》為教會和傳教士辯護。在京官員李之藻、孫元化等受其影響也領洗入教。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為擊退後金進攻,徐光啟親自練兵,製造火器,保衞京師。天啟三年(1623年)他升任禮部右侍郎,後受到宦官魏忠賢排擠,回籍家居,撰成《農政全書》60卷。經崇禎皇帝准奏,由徐光啟主持開局修曆,起用西方傳教士龍華民、鄧玉函、羅雅各、湯若望等人推算曆法,主持編纂《崇禎曆書》,製造天文儀器。崇禎五年(1632年)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要。次年加太子太保,進文淵閣。同年卒於北京。

 

李之藻

李之藻(1565—1630年),明末天主教徒、科學家、官吏。字我存,又字振之,教名良,又號涼庵居士。他生於浙江杭州,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考獲進士,先後任南京工部營繕司員外郎,福建學政、光祿寺少卿等職。他約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於北京結識利瑪竇,從其學習天主教教義和西方科學。萬曆三十年(1602年)重刊利瑪竇《山海輿地全圖》,並改名為《坤輿萬國全圖》。後與利瑪竇一起編撰《渾蓋通憲圖說》、《同文算指》等。天啟元年(1621年)遼沈失陷,朝廷防守需要製炮,李之藻由徐光啟推薦任廣東布政使及監督軍需光祿寺少卿,兼管工部都水清吏司事。崇禎二年(1629年),朝廷開設曆局,與徐光啟同為監督,起用西方傳教士龍華民、湯若望等人翻譯曆書,修訂曆法。他最後卒於北京。譯著有《乾坤體義》、《渾蓋通憲圖說》等,並編纂《天學初函》52卷,收入明末天主教文獻,分理篇與器篇,分別為天主教教義與西方科技著作。

30022ph017
李之藻
30022ph017

羅文藻

羅文藻(1616—1691年),天主教第一位中國籍主教。字汝鼎。明崇禎六年(1633年)由方濟各會意大利神父利安當施洗入教。康熙十二年(1674年)教宗克雷芒十世提名羅文藻為主教,三年後始接到委任書。為避免與葡萄牙保教權發生矛盾,當即去函羅馬教廷謙辭。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廣州由意大利主教伊大任為其祝聖,成為第一位中國籍主教。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他祝聖萬其淵、吳漁山、劉蘊德3位中國籍神父。1691年卒於南京。

30022ph018
羅文藻主教
30022ph018

陸徵祥

陸徵祥(1871—1949年), 清末民初外交官、天主教徒。字子欣,亦作子興,號慎獨主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畢業於同文館,由總理衙門指派以傳譯生名義隨許景澄出使俄、德、奧多國。後逐漸升任翻譯、秘書,並在公使不在彼得堡時臨時充任代辦。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春,李鴻章出使俄國時陸徵祥任秘書,參與中俄會議,並在秘約上簽字。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隨楊儒出席第一次海牙會議。辛亥革命後,他聯合駐外使節通電回應,勸清帝退位。他被任命為民國外交總長,遂回國赴任,繼唐紹儀之後任國務總理。曾奉命在日本二十一條要求上簽字。1919年他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巴黎和會。1927年進入比利時布魯日本篤會聖安德會院為修士,學習拉丁文和神學。1935年升神父。晚年發表《孔子與基督之道》。

30022ph019
陸徵祥
30022ph019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1月2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