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美國傳教士在中國

30019phn002
北京教堂雕像
30019phn002

1830年開始有美國傳教士來華,到1912年,美國傳教士來華人數已有2038位。傳教士成為這時期中美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仲介,他們在華創辦報刊,翻譯和出版書籍,興辦了近千多所小學、二百多所中學和近十所大學。

 

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和雅裨理(David Abeel)在1830年受美國公理會差會部的派遣來華宣教,此為美國新教在華傳教之肇端。由於清政府實行禁教政策,傳教士來華之初並不敢公開傳教,只能暗中派發一些宣教小冊子或單張。鴉片戰爭後,西方人在通商口岸的傳教合法化。1860年後,清政府被迫在全國範圍內解禁基督教,並允許傳教士在各地建立教堂,於是愈來愈多的美國傳教士來華。

30019ph006
裨治文
30019ph006

衞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1884年),是近代中美關係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僅是最早來華的美國傳教士之一,也是美國早期漢學研究的先驅者,是美國第一位漢學教授。他在中國生活了40年,編過報章(參與過《中國叢報》的編輯),當過翻譯(曾任中美《天津條約》談判時的翻譯),還當過美國駐華公使館代辦,對中國的情況十分了解,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是美國第一位重要的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被稱為美國「漢學之父」。其撰寫的《中國總論》首版於1847年,是當時美國研究中國最早最具權威的著作。

30019ph002
衞三畏撰寫的《中國總論》
30019ph002

丁韙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到中國寧波傳教。丁韙良曾擔任清政府國際法方面的顧問。1898年,當中國的第一所大學──京師大學堂成立時,丁韙良被光緒皇帝任命為首任總教習。丁韙良是第一次正式及全面地將國際法著作介紹到中國。他翻譯了當時最新和最通用的國際法藍本──英國人惠頓的《萬國公法》(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以及其他多部國際法書籍。

林樂知是基督教美國監理會傳教士,著名的翻譯家和教會教育家。他在華最重要的活動是創辦和主編著名的《萬國公報》。該報創辦於1874年,1883年停刊,1889年又復刊,1907年再停辦。

30019ph005
《萬國公報》
30019ph005

伯駕,美國公理會傳教士,來華的第一位基督教傳教醫生,鴉片戰爭時期曾參與《望廈條約》的談判,後擔任過美國駐華公使。伯駕於1835年在廣州創辦中國境內第一所現代西醫醫院──新豆欄醫局,後改稱博濟醫院。
 

30019ph004
伯駕
30019ph004

羅孝全為美國浸禮會最早來華的傳教士之一。在香港定居後,又往廣州傳教,設立教會,並於1846年在廣州南關東石角租地,建造一座禮拜堂。1847年3月,太平天國起義領袖洪秀全和族弟洪仁玕一起從家鄉前來廣州跟羅孝全學道。在這裡,洪秀全第一次讀到新舊約的全本。3個月後,洪秀全攜帶《聖經》去廣西宣傳他的「拜上帝教」思想。

30019ph003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
30019ph003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