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美文化交流

30019ph035
30019ph035

公理會傳教士裨治文於1830年來華傳教,到清末,來華的美國傳教士已達2,000人。傳教士成為這時期中美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仲介,他們在華創辦報刊、翻譯和出版書籍,興辦學校。這些學校、報章和書籍成為傳播西方文化的載體,對晚清思想文化的變革和教育與社會改革產生重要影響。伴隨着美國西部開發和中美交往的加深,出現了三次華工赴美的高潮。這時期也有愈來愈多中國少年赴美學習,特別是發端於1909年的「庚款留美運動」更是深刻地塑造了二十世紀上半期的中國科技、文化與教育事業。

 

民國時期,中美兩國保持了非常密切的關係,很多美國人試圖將美國文化傳入中國,而中國知識分子和一些政治精英也有意仿效美國的模式以實現國家富強。這時期的專業學者和留學生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同時教會大學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來華是二十年代美國文化影響中國的最重要事件,而以胡適和蔣夢麟為代表的大批留美學生回國,成為中國各界的骨幹甚至領袖人物,促進了美國文化在中國傳播和中國社會的親美傾向。美國一些基金會也把眼光投向中國,資助中國的文化教育和科學研究事業。

 

從朝鮮戰爭爆發到1972年尼克森訪華,中美之間維持了長達22年的對抗。尼克森訪華後,特別是1979年中美建交後,中美之間的教育與文化交流全面恢復。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迫切需要引進美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八十年代開始興起的赴美留學熱經久不衰,美國大眾文化在中國青年人裡風靡一時,而中國文化元素也在美國社會傳播開來,漢語在一些美國學校成為學習人數最多的外國語言。以富布賴特專案為代表的中美人文與學術交流,更是促進了兩國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事業的發展。

 

在中美長達兩個多世紀的交往中,美國文化對中國的影響要遠大於中國文化對美國的影響,但中美文化交流也不是單向的,自十八世紀中期以來,中國文化無論是以儒家倫理為代表的觀念文化,還是以大豆為代表的物質文化,抑或是中國的藝術品都對美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早在1738年,佛蘭克林就對孔子的倫理觀讚不絕口,愛默生和梭羅等美國超驗主義者從儒家思想中獲得很多啟示。中國的瓷器和繪畫則隨着中美貿易開展而大量輸往美國,而中國餐飲文化和食品則在十九世紀中期伴隨華人赴美豐富了美國人的飲食生活。

 

在當代,中國功夫吸引了不少美國年輕人,中國電影也開始進入美國電影市場,孔子學院則在全美各地建立起來。愈來愈多的美國人加入學習漢語行列,表明美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與日俱增。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2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