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美国传教士在中国

30019phn002
北京教堂雕像
30019phn002

1830年开始有美国传教士来华,到1912年,美国传教士来华人数已有2038位。传教士成为这时期中美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中介,他们在华创办报刊,翻译和出版书籍,兴办了二千多所小学、二百多所中学和近十所大学。

 

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和雅裨理(David Abeel)在1830年受美国公理会差会部的派遣来华宣教,此为美国新教在华传教之肇端。由于清政府实行禁教政策,传教士来华之初并不敢公开传教,只能暗中派发一些宣教小册子或单张。鸦片战争后,西方人在通商口岸的传教合法化。1860年后,清政府被迫在全国范围内解禁基督教,并允许传教士在各地建立教堂,于是愈来愈多的美国传教士来华。

30019ph006
裨治文
30019ph006

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1884年),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最早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之一,也是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先驱者,是美国第一位汉学教授。他在中国生活了40年,编过报章(参与过《中国丛报》的编辑),当过翻译(曾任中美《天津条约》谈判时的翻译),还当过美国驻华公使馆代办,对中国的情况十分了解,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是美国第一位重要的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被称为美国汉学之父。其撰写的《中国总论》首版于1847年,是当时美国研究中国最早最具权威的著作。

30019ph002
卫三畏撰写的《中国总论》
30019ph002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到中国宁波传教。丁韪良曾担任清政府国际法方面的顾问。1898年,当中国的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成立时,丁韪良被光绪皇帝任命为首任总教习。丁韪良是第一次正式及全面地将国际法著作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当时最新和最通用的国际法蓝本──英国人惠顿的《万国公法》(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以及其他多部国际法书籍。

 

林乐知是基督教美国监理会传教士,著名的翻译家和教会教育家。他在华最重要的活动是创办和主编著名的《万国公报》。该报创办于1874年,1883年停刊,1889年又复刊,1907年再停办。

30019ph005
《万国公报》
30019ph005

伯驾,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来华的第一位基督教传教医生,鸦片战争时期曾参与《望厦条约》的谈判,后担任过美国驻华公使。伯驾于1835年在广州创办中国境内第一所现代西医医院──新豆栏医局,后改称博济医院。

30019ph004
伯驾
30019ph004

罗孝全为美国浸礼会最早来华的传教士之一。在香港定居后,又往广州传教,设立教会,并于1846年在广州南关东石角租地,建造一座礼拜堂。1847年3月,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和族弟洪仁玕一起从家乡前来广州跟罗孝全学道。在这里,洪秀全第一次读到新旧约的全本。3个月后,洪秀全携带《圣经》去广西宣传他的 拜上帝教思想

30019ph003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
30019ph003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1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