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聊齋》如何揭露官場黑暗?

0422phn002_01
聊齋志異圖詠(視覺中國)
0422phn002_01

蒲松齡說,《聊齋》是他的「孤憤之書」。這不只因其懷才不遇,憤而著書,還由於社會黑暗,令他滿懷義憤。特別是官場,官貪吏虐,暗無天日。用《聊齋》人物成仙的話說,當今乃是「強梁世界」,做官的有一半都是強盜,只是不打強盜的旗幟而已。即使在淄川周邊,官場醜聞也時有發生。至於敲詐勒索犯人,更是官吏、衙役的家常便飯。《聊齋》「刺貪刺虐」的筆墨隨處可見,而以揭露官場黑暗為主題的有二十餘篇。

0422ph010
蒲松齡故居內郭沫若手書的楹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0422ph010

《促織》:明朝宣德年間,明宣宗好鬥促織,從民間徵收。陝西華陰本不是促織產地,而縣令為討好上官,主動進上一隻好的,朝廷從此責令此地按時進貢,促織遂被居為奇貨。縣令命各里正交納。有個老成的里正成名,不敢向下攤派,又無錢買,只好自己去捉,但捉不到,交不上,幾次挨官府杖責,幾欲尋死。後得巫婆的圖畫指引,捉到一隻俊健促織,如獲至寶,百般養護,卻被九歲的兒子不小心弄死。兒子怕父親責打,投井自盡,但尚有餘氣。其魂化為促織,輕捷善鬥,被逐級進貢給皇帝,各級官吏均受到獎賞,成名也因而進學發跡,富比世家。

bulb

明宣宗好鬥促織

促織即蟋蟀,北方俗稱「蛐蛐」,古時又名「蛩」。因其入秋開始鳴叫,像促人織紡做寒衣,故名促織。鬥促織始於唐代,明代風氣最盛,特別是北京,百姓鬥、士子、武夫也鬥;宮裏人鬥,皇帝也鬥。善鬥的促織,一枚可值十餘兩銀子。明宣宗好鬥促織是有名的。宣德九年(1434年)七月,詔令蘇州知府況鐘協助派去的內官安兒吉祥徵收促織,一次就要一千個。直到明末,民間還流傳這樣的俗語:「促織瞿瞿叫,宣宗皇帝要。」

bulb

里正

明朝一種地方制度,里正為鄉里小吏,負責管理一里之事,明制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

bulb

攤派

分配給眾人或各單位負擔。

bulb

進學

在明清科舉時代,童生應歲試被錄取成為府、州、縣學生員,稱為「進學」。進學的童生稱秀才。

0422ph011
《促織》
0422ph011

《席方平》:席方平的父親席廉與鄉里羊某不和,羊某先死,後席廉病危,對家人說,羊某賄賂陰間使官在打他,渾身紅腫,號呼而死。席方平為父親伸冤,魂赴冥府,層層上告,而城隍、郡司都被羊某買通,非但不能為父伸冤,自己也倍受刑罰。他又向閻王控告城隍、郡司,閻王開始還作出要查處的姿態,後被兩官疏通,就對席方平大施火床、鋸解等冥府酷刑。見席方平不屈,又好言欺騙,並將他轉生到陽世為人。席方平三日不食而死,再次回到陰司,最後告到天神那裏,從閻王到鬼卒都被二郎神嚴懲。

0422ph012
《席方平》
0422ph012

《夢狼》:白翁的長子白甲到南服作官,三年無音信。有位丁某能通陰司,向白翁說些幻誕的話,白翁不信。幾天後,白翁忽見丁某又來,邀與同遊。到一個地方,丁某說是其子白甲的衙署。進去一看,堂上堂下都是狼,階前白骨如山。忽然來了兩個金甲力士索住白甲,白甲撲地化虎,力士錘掉其門牙而去。白翁驚醒,乃是一夢,急遣次子帶上他的告誡信去南服探望。白甲因墜馬摔掉門牙,但仍忙於貪贓納賄,對父弟的勸告置若罔聞。他後來升任京官,離境時,遭遇一夥為民洩憤的義軍,將他與親信一併砍頭。有位神人經過,念白翁多做好事,便將白甲的頭續在頸上,但因白甲作惡多端,故使其下巴緊連肩頭,頭頸歪斜,眼睛能看到自己的後背。

0422ph013
《夢狼》
0422ph013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