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與拉丁美洲文化交流

30018ph039
30018ph039

十六世紀,隨着美洲發現和東方新航路開闢,中國和拉美之間跨越長期隔絕的海洋屏障,開始了東西兩個半球之間的文化交流。幾萬年前印第安人的先民從亞洲到達美洲,而古代中國人在哥倫布以前是否又到過美洲?兩百餘年來,先後興起了多次討論的熱潮。爭論的焦點集中於「中國人發現美洲」的三大歷史謎團,即中國僧人慧深發現美洲之謎、殷人東渡美洲之謎以及鄭和船隊到達美洲之謎。

 

雖然對中拉的早期接觸存在種種猜測,但真正有證可查的聯繫,是始於十六世紀中葉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從那時開始,直到十九世紀初拉美獨立戰爭爆發,西班牙下令停止墨西哥與東方貿易,持續了近三個世紀的中國與拉美之間的早期交流,方宣告結束。

 

中國和拉美之間的大交流,是太平洋東西兩岸一次雙向性的大交流:中國絲綢、瓷器大批量地遠涉重洋到達美洲市場,中華文化遠播新世界;大量白銀源源流入中國,直接刺激了中國的傳統手工業如蠶絲、紡織、茶以及其他工藝品的發展,增進了東南沿海地區的商業繁榮;新世界的玉米、紅薯、花生等農作物,在中華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傳入美洲作物,對促進中國農業生產和豐富人民物質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從美洲作物對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大致可分為三大類:(1)、以玉米、甘薯為代表的食糧;(2)、以番茄、辣椒和花生為代表的蔬菜瓜果;(3)、以煙草為代表的嗜好品。

 

十九世紀後,中國與拉美文明交流的主要載體,則由「物」變成了「人」,交流方式也由雙向互動,而變成從中國販運「契約華工」的單向流動。新興資本主義強國在「自由貿易」的旗號下,大肆掠賣所謂「契約華工」。廣大華工在拉美國家備受奴役和虐待,他們被迫一再起來反抗,並強烈呼籲祖國政府給予保護和支持。1874年,清政府總理衙門宣佈嚴禁苦力貿易。在此形勢下,秘魯等拉美國家為了緩和國際輿論的壓力,同時為了繼續引進華工,也希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十九世紀晚期中國與拉美若干國家建交,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實現的。

 

1875年,中國和秘魯兩國立約建交,接着,又先後和巴西、墨西哥和巴拿馬等建立外交關係。在中國和拉美國家建交後的一個相當長時期裏,中、拉兩種文化交流的載體,主要仍局限於「人」,但這些人已不是契約華工,而是擺脫了人身束縛的自由人。他們活躍於城市和鄉村,逐漸融入拉美社會,為當地的經濟開發和文明發展做出了新貢獻。據統計,六十年代末,拉美華僑人數為十六萬五千人,到九十年代後期,達到四十多萬人。隨着中國與拉美各國經貿關係的迅猛發展,必將帶來太平洋東西兩岸文化交流的新高潮。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