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30018ph013
十六世紀初馬尼拉已有上萬華僑,圖為今日馬尼拉唐人街景
30018ph013

「馬尼拉華人」

最先抵達墨西哥的中國人,應是「馬尼拉華人」。當年所稱「馬尼拉華人」,是指通過馬尼拉大帆船來到美洲的亞洲人,不一定都是中國人。他們或來自中國、日本、菲律賓、印度或者東南亞其他地區。十六世紀初,在馬尼拉大約已有上萬華僑,他們最有機會乘坐馬尼拉大帆船到達美洲。這些早期來到美洲的中國人,分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移民經商或做工。據西班牙編年史家門多薩的記載,早在1585年(明萬曆十三年),曾有三個中國商人到過墨西哥,一般認為,這是中國人到達美洲的最早記錄。然而,1565年,大帆船貿易的「巴勃羅」號上就有5名中國水手來到阿卡普爾科,時間上比門多薩的記載早20年。有些水手登陸後,就留在美洲。1618年,「埃斯皮里圖・桑科托」號(Espiritu Sancto)到達阿卡普爾科,船上有75名中國水手,但只有5名踏上歸途。

 

另一種是作為奴隸被販賣到美洲。由於印第安人口大量下降,西屬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供應嚴重短缺,大帆船貿易開通後,來自菲律賓的亞洲人(其中有些來自中國)被作為奴隸賣到美洲,以補充勞動力之需。據估計,每年大約有600人被合法或非法從亞洲運到西屬美洲,相當於從非洲運到西屬美洲的奴隸數量的五分之一。1601年,西班牙國王頒佈敕令,在秘魯,禁止在毛紡織業中僱用印第安人勞工,由來自馬尼拉的「中國人」取而代之。1790年利馬人口普查揭示,52547的總人口中,有1120名登記在冊的「中國人」。其中,就有製作煙火的手藝工人,他們把在節日慶典燃放煙花爆竹的習俗帶到利馬。

30018ph014
《中華大帝國史》──西方第一部介紹中國的著作,其中記載1585年有3名中國商人來到墨西哥
30018ph014

「中國姑娘」的傳說

在墨西哥,流傳着一個「中國姑娘」動人故事。這位姑娘的名字叫美蘭,說是1614年那年,她隨父母到海外經商,途中遇到海盜襲擊,被掠賣到馬尼拉的奴隸市場,後被一個西班牙船長買下當女僕。她乘船抵達墨西哥之後,又被普埃布拉一位將軍買去。將軍夫婦身無子女,見她聰明善良,就收為義女,為她取了一個西班牙教名,叫卡塔利娜・德聖胡安(Catalina de San Juan)。義父母去世後,她依靠刺繡和縫紉為生,並把中國的刺繡和服裝裁剪技藝傳授給女伴。她為墨西哥婦女設計過一種絲料女裝,長裙,無袖,底衣上加金色鑲邊和紅、白、綠色的繡花,鮮豔奪目,既有中國特色,又體現墨西哥的傳統式樣。後來婦女們按照她的設計仿製成的女裝,成為今天深受墨西哥婦女喜愛的民族服裝,被稱作「普埃布拉中式女裝」(China Poblana)。

 

美蘭去世後,安葬於布埃布拉一個修道院中,當地居民為她立了一個碑,上刻:「她出身高貴家庭,人品謙和,在世87年。對她的去世,人們深為惋惜和悲痛。1686年。」她手牽長裙、亭亭玉立的塑像,今天仍矗立在普埃布拉市的一處廣場上。

30018ph015
聳立於普埃布拉街頭的中國姑娘塑像
30018ph015
30018ph016
普埃布拉女裝式樣
30018ph016

中國式建築

殖民地時期,除社會上層喜愛使用中國瓷器外,建築和裝飾風格也受到中華文明影響。清朝大臣張蔭桓曾於1885年出使美、日、秘三國,回國後寫了一部書《三洲日記》,其中寫到他在首都墨西哥城看到的房屋,有類似中國的式樣,他推測是由於很早就有華人到那裏經商的緣故。墨西哥殖民地時期一座著名建築「瓷宮」,至今仍保存完好,其所用的瓷磚就是中國生產的。巴西建有仿中國式的亭台和塔式建築物,有些房屋還採用了東方式的屋頂。1686年,在修建貝萊姆‧達卡喬艾依拉修道院時,曾用中國瓷器裝飾教堂斜樓。巴西米納吉拉斯州興建於1717年的聖瑪麗亞・奧教堂,由一位來自中國的技師主持。他匠心獨運,建築中多處融入中國風格,教堂神龕兩側還用4幅典型中國山水木雕畫作裝飾,整個教堂看上去具有濃郁的中國文化風韻。

30018ph018
張蔭桓著的《三洲日記》
30018ph018
30018ph017
秘魯餐館庭院中供客人休息的中國式涼亭
30018ph017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