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金庸與《明報》的不解情緣

20404ph006
金庸既是作家,亦曾是香港報界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
20404ph006

創立《明報》的這一年,金庸35歲,當時金庸小說洛陽紙貴,常被一些不法者盜印成冊,作者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當時沈寶新與金庸決定合資創辦一個專門刊載武俠小說的旬刊或周刊,名為《野馬》後改刊為報,取名《明報》。請香港著名書法家王植波題寫報名,一直沿用至今。1959年5月20日,《明報》在香港正式創刊。開始時,報紙為4開,零售價為港幣1毫,是名副其實的小報。頭版是趣味性社會新聞特稿,第2、第3版刊載小說,其中包括金庸武俠小說連載──第一部是《神雕俠侶》,也刊載其他類型小說。開始時,報社總共只有區區5人:金庸是社長兼總編輯,沈寶新是經理督印人,編輯潘粵生、何達,校對戴茂生。

20404ph005
金庸於1979年出席《明報》20周年報慶。(圖左起:黃霑、金庸、林燕妮、張徹及倪匡)
20404ph005

《明報》能夠渡過難關,並且逐漸聲譽鵲起,當然還有賴於其辦報方針,即「明辨是非」及「公正、善良、活潑、美麗」(《明報發刊詞》)。在左派與右派衝突中保持自由和中立,在報道和輿論上保持公正和善良,在形式和版面上保持活潑和美麗。其中最突出的,應該還是金庸撰寫的社評。如此,《明報》的門戶也就愈來愈堅實,愈來愈寬廣。

20404ph007
金庸一手創辦的《明報》,屹立至今。
20404ph007

1962年中國內地的難民大量逃到香港,形成「難民潮」,《明報》大量報道新聞、同情難民、批評內地政府、支持香港警員的做法,引起左翼報紙的不滿。而1963年底,針對內地領導人提出的「不要褲子也要核子」的說法,《明報》發表《寧要褲子,不要核子》的社評,更引起了《大公報》、《文匯報》等香港左派報紙的批評圍攻。1964年11月27日至12月22日,金庸以《明報》編輯部的名義,每天都在報紙的頭版頭條發表文章,包括〈敬請《大公報》指教和答覆〉以及就核子與褲子、人民公社、一中一台、要不要民主自由、修正主義等一系列問題,與《大公報》等左派報紙展開了全面筆戰。後來陳毅、廖承志等指示《大公報》停戰,筆戰結束。

20404ph008
金庸編劇,夏夢主演《絕代佳人》。(圖片由陳墨提供)
20404ph008

1989年5月20日,在《明報》創刊30周年的慶祝茶會上,65歲的金庸宣佈自己從6月1日起不再繼續擔任《明報》社長,只擔任明報集團公司董事長。1991年12月12日,金庸和于品海聯合宣佈:于品海領導的「智才管理顧問公司」技術性收購「明報企業」。其後,金庸仍繼續出售自己擁有的《明報》股票。從1946年進入杭州《東南日報》到1994年1月徹底離開明報企業,金庸的新聞從業史長達48年。從創辦《明報》到出售明報企業,亦有35年。無論他是否退休,是否擁有或擁有多少《明報》的股份,明報企業和事業永遠都會是金庸的一座巍峨紀念碑。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0月3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