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人如何寫出中國文辭之美?

古人非常重視文辭之美,早在春秋時代,教育家孔子就指出「情欲信,辭欲巧」,認為語言表情達意要誠實可信,文辭要靈動巧妙;「言之不文,行之不遠」,文辭如果缺少文采,那麼就不會傳之久遠。

0611ph001
十年構思寫三都
0611ph001

西晉時期,有一位大詩人叫左思,他的詩文寫得很好。他經多年寫成了《三都賦》,卻總覺得不如漢代張衡的《三京賦》和班固的《兩都賦》,於是便把自己的《三都賦》給皇甫謐看。皇甫謐看後為《三都賦》寫了序言,後來又有張載等著名學者為《三都賦》作了註釋,這樣一來,《三都賦》的聲價日益高漲,首都洛陽的文人學士競相閱誦,富貴人家爭相傳抄,一時造成「洛陽紙貴」的局面。據說,左思創作《三都賦》整整苦思了十年。在這十年裡,他對三國時期的三個都城(蜀都益州、吳都建業、魏都鄴縣)的山川地理、歷史風俗等都作了詳盡的實地考察。回到家裡,他把宣紙懸掛在院籬、廁所,每想到一句就隨時寫下來,這樣經過十年的精心構思,反覆修改,終於完成了他的鴻篇巨構──《三都賦》。

bulb

皇甫謐

皇甫謐字士安,小時名靜,晚年自稱玄晏先生。西晉安定朝那(今甘肅靈台人縣朝那鎮)人,著名醫學家。

0611ph003
韓愈論「推敲」
0611ph003

古人作詩,嘔心瀝血,一字不苟,創作態度極為認真,又經常同詩友切磋,或請教高人,因此在中國文學史上就出現了不少「一字師」的故事。一天,唐代詩僧賈島騎着毛驢在城中大街上,一邊走,一邊反覆吟誦他剛寫成的五言律詩《題李凝幽居》。其中兩句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他覺得後句中的「敲」字,可以用「推」字代替,但一時又決定不下來。賈島只顧斟酌詩句,他的驢子卻衝撞了府尹大人韓愈的儀仗隊。韓愈問他為何不迴避,賈島就把他決定不了用「推」還是用「敲」字的情況告訴了韓愈。韓愈聽了,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非常敬佩他的寫詩態度。韓愈吟誦了賈島的詩句,認為還是用「敲」字好些。因為在晚上,僧門多是緊閉的,這時來人必須敲門,況且詩中寫的又是幽居,有敲門聲才能以動襯靜,使山寺顯得更加深幽沉寂。賈島認為甚有道理,便採納了韓愈的意見,用「敲」而不用「推」字了。自此以後,兩人成了經常討論詩作的朋友。

 

五代著名詩僧齊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發現有幾枝梅花已經開了,覺得開得很早,為了突出一個「早」字,便寫了一首《早梅》詩,其中有兩句是:「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他對這兩句詩很滿意,便高興地拿着這首詩去請教詩友鄭谷。鄭谷看了幾遍後評點說:「數枝梅花開已經相當繁盛了,不足以說明『早』,不如把『數枝』改為『一枝』更貼切。」齊己聽了,認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並向鄭谷拜謝,後人便稱鄭谷為齊己的「一字師」。

0611ph002
「一字師」的故事
0611ph002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