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人如何写出中国文辞之美?

古人非常重视文辞之美,早在春秋时代,教育家孔子就指出情欲信,辞欲巧,认为语言表情达意要诚实可信,文辞要灵动巧妙;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文辞如果缺少文采,那么就不会传之久远。

0611ph001
十年构思写三都
0611ph001

西晋时期,有一位大诗人叫左思,他的诗文写得很好。他经多年写成了《三都赋》,却总觉得不如汉代张衡的《三京赋》和班固的《两都赋》,于是便把自己的《三都赋》给皇甫谧看。皇甫谧看后为《三都赋》写了序言,后来又有张载等著名学者为《三都赋》作了注释,这样一来,《三都赋》的声价日益高涨,首都洛阳的文人学士竞相阅诵,富贵人家争相传抄,一时造成洛阳纸贵的局面。据说,左思创作《三都赋》整整苦思了十年。在这十年里,他对三国时期的三个都城(蜀都益州、吴都建业、魏都邺县)的山川地理、历史风俗等都作了详尽的实地考察。回到家里,他把宣纸悬挂在院篱、厕所,每想到一句就随时写下来,这样经过十年的精心构思,反复修改,终于完成了他的鸿篇巨构──《三都赋》。

bulb

皇甫谧

字士安,小时名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西晋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县朝那镇)人,著名医学家。

0611ph003
韩愈论「推敲」
0611ph003

古人作诗,呕心沥血,一字不苟,创作态度极为认真,又经常同诗友切磋,或请教高人,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就出现了不少一字师的故事。一天,唐代诗僧贾岛骑着毛驴在城中大街上,一边走,一边反复吟诵他刚写成的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其中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觉得后句中的字,可以用字代替,但一时又决定不下来。贾岛只顾斟酌诗句,他的驴子却冲撞了府尹大人韩愈的仪仗队。韩愈问他为何不回避,贾岛就把他决定不了用还是用字的情况告诉了韩愈。韩愈听了,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非常敬佩他的写诗态度。韩愈吟诵了贾岛的诗句,认为还是用字好些。因为在晚上,僧门多是紧闭的,这时来人必须敲门,况且诗中写的又是幽居,有敲门声才能以动衬静,使山寺显得更加深幽沉寂。贾岛认为甚有道理,便采纳了韩愈的意见,用而不用字了。自此以后,两人成了经常讨论诗作的朋友。

 

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对这两句诗很满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诗友郑谷。郑谷看了几遍后评点说: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齐己听了,认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0611ph002
“一字师“的故事
0611ph002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1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