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徽劇為社會奉獻了甚麼?

20506ph004
徽班演員演出《徽班進京》(中新社方也廣德攝)
20506ph004

徽劇的表演藝術,既是以美的表現形式,供人欣賞娛樂和滿足對文化生活的愉悅需求;同時,在一定意義上,還承載着「寓教於樂」的功能,使人們在潛移默化的教益中,受到薰陶與啟迪。

20506ph017
慈禧嗜好京劇,在頤和園內興建德和園大戲樓
20506ph017

徽劇有不少配合民俗民風的節日的演戲習俗,稱「應節戲」。比如農曆正月初一的春節,這是中國最為重視的一個除舊迎新的歲時節慶。人們燃鞭炮、換新衣、設香燭、拜天地、祭先祖、拜尊長等一系列習俗活動。徽劇各家班社,大年初一這天開台,按照習俗要「跳靈官」(所謂靈官是以鍾馗的判官身段造型為主)、「跳加官」(此角由戲班當家老生裝扮,身穿紅蟒,塗白臉,戴黑五縷髯口)、「跳武財神」(扮武財神趙公明的演員,戴金色面具、穿綠蟒,手托一個大金元寶在喧鬧的鑼鼓聲中跳躍。舞蹈結束後,展開手中條幅,上寫福祿壽喜、招財進寶),也叫「跳財神」。

20506ph016
安徽徽州劇團在鄉間的古戲台演出
20506ph016

徽州一帶除了各種祭祀禮儀類的娛神習俗,聽徽調、看徽戲(其中也包括民間徽劇班社自娛自樂的演出活動),已成為徽州人一個重要的文化活動。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中葉,徽商蓄養徽班就開始風傳於世。為了滿足文化娛樂的需要,一些僑居南方商務繁華之地的徽商巨賈,更不惜投入巨資,並擁有專供徽班演出的豪華戲樓。

20506ph018
徽州鮑氏宗祠
20506ph018

從地域文化和戲曲互動的角度來看,明、清徽班的崛起和推動徽劇藝術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徽州崇尚戲曲文化的傳統和徽商對徽劇的大力支持。徽州,是南戲四大聲腔的流傳地。徽劇正是在這種得天獨厚的人文環境中,「聯絡五方之音,合為一致」。徽劇汲取和融合了青陽腔、崑曲、目連戲、秦腔等古老劇種的藝術成果,從而形成一個「融崑、亂為一體,冶花、雅於一爐」的戲曲劇種。

20506ph019
徽州龍川胡氏宗祠
20506ph019

徽劇作為意識形態的一個組成部分,凡舞台上所表現社會生活中的人與事,都遵循着一定的倫理道德規範。因此,從歷史上看,徽劇表演藝術之所以能夠傳播民間,並受到廣大群眾的喜聞樂見,就是因為人們在接受倫理道德的高台教化的同時,又能從欣賞娛樂方面得到愉悅。

 

清代徽劇演出活動普遍,同時令鄉村的公眾演出更為繁盛。例如用「罰戲」作為一種禁止或懲罰手段。所謂罰戲,即對「賭博、盜竊、縱火燒山、亂伐林木,破壞祠廟、買賣不公」等不法行為,都要責令罰戲、罰錢。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1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