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上古至漢代的俑有何特色?

20502ph015
秦俑出土情況
20502ph015

中國古代社會進入奴隸制時代以後,尤其是到了商代,在藝術創造上,儘管與原始社會有着直接的承襲關係,但蘊含於作品中的思想內容與審美感情卻迥然異趣。俑像獲得了比較現實的表現,出現奴隸和奴隸主貴族的形象,是此一時期雕塑題材內容的一個重要發現。從整個中國雕塑史發展的歷程看,西周相對來說處於一個低落時期,但是它卻起着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

20502ph013
銅女孩像,高28.5厘米,1928年河南省洛陽市金村出土
20502ph013

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促成這一時期藝術繁榮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經濟的變革引起人的觀念變化。人們對神的信仰的天命觀開始動搖,人的價值被重新認識,藝術創作由蒙昧中醒轉,現實主義的因素增多了。雕塑藝術自身也有長足發展。東周以後,鑄造青銅器和各種重要工藝品由王室轉入諸侯卿士之手,引起內容和形式的重大變化,同時各種雕刻材料也更為廣泛使用,並出現了綜合使用不同材料的趨向。東周的俑像出現了貴族、武士、侍從、舞女等不同社會地位的眾多形象。人的面容也從商周時期那種木然呆滯的神態中脫出,有了較多的表情。

20502ph014
戰國漆繪木俑,高64厘米,1958年河南省信陽市長台關出土
20502ph014

1974年3月29日陝西驪山北麓的西楊村農民在打井中發現了一個陶武士俑頭,並陸續挖出俑頭和殘肢,以及銅弩機件、青銅箭頭等。其後當局成立了秦俑考古隊,於當年7月15日試掘。經過半年時間的鑽探,發現了「一號坑」,其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1米,約有6,000尊陶俑和無數木質戰車與實用兵器。此後於1975年在此遺址上蓋起保護大廳,成立「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出自一、二、三號俑坑的數千件兵馬俑、駟馬戰車,以及實用銅兵器,是震驚世界的發現。其真人大小的俑像以及龐大的數量,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與研究。廣泛的共識是:這是以車、騎、步、弩編製為秦始皇送葬的秦軍方陣,它以恢宏的整體氣勢體現着「秦王掃六合」的強大軍威與國威,是專為埋葬死者製作的喪儀用品,而非供人欣賞的藝術品。

 

漢代盛行厚葬之風,視死如生的觀念,使作為隨葬用品的陶俑題材變得豐富多樣,無論是男女侍俑、武士俑、舞蹈俑、伎樂俑、百戲俑、說唱俑等,都被埋入墓中,或作為保衞墓主人安全的衞士,或作為服侍墓主人的僕從,以供墓主人在陰間繼續陽間的玩樂消遣生活。總之,在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在漢代陶俑身上都有所反映。俑像發展到漢代,其種類、規模、質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且作為喪葬制度中所必須的項目,其製作的要求、技藝、種類都更加成熟與完備。目前所知的漢代俑像包括木質、青銅和陶製。相對於其他材質的俑像,陶俑的數量巨大、種類繁多、藝術價值較高。

20502ph016
山東濟南洛莊漢墓泥俑坑
20502ph016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1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