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如何從舞蹈了解一個民族?

0507ph019
藏族《弦子舞》之一
0507ph019

中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舞蹈形式,各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中國的少數民族,諸如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瑤族等,大多數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這可能是許多少數民族的文字出現較晚,有的甚至沒有自己的文字,故此長期保持着原始社會時期以歌舞交流感情的方式和習慣,培養出人們的歌舞才能,稱得上是無人不會歌舞。少數民族的舞蹈,與他們的勞動、生活、愛情、風俗習慣有極密切的關係,自娛或集體的舞蹈活動極為普遍。各民族間的交往,也導致民族舞蹈的交融發展,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兼收並蓄。

0507ph016
滿族舞蹈
0507ph016

《莽勢》是滿族傳統歌舞。「莽勢」,是滿語「褐克式」的變音,即舞蹈之意。《柳邊記略》載:滿州有大宴會,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舉一袖於額,反一袖於背,盤旋作勢,曰《莽勢》。中一人歌領,眾皆以「空齊」二字和之,謂之曰空齊。

 

唐代大型女子群舞《菩薩蠻》,又稱《四方菩薩蠻隊》,是在西南少數民族樂舞基礎上改編創作。其舞本源,史家看法不一。一說來自緬甸,一說是來自中國雲南。舞者以香油塗身,華蔓(梵文譯名,指一種由花朵串成用以裝飾身首的花環)披肩。據《杜陽雜編》載:宣宗朝大中初年(公元847-851年)女蠻國入貢,獻其國樂珍寶,「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懿宗朝(公元859-872年),李可及用此曲編製舞蹈。懿宗下令建修的安國寺落成時,《菩薩蠻》舞在寺中首演。後又在宮中表演。「舞隊一出,如佛降生」,舞者之美似仙女下凡,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

0507ph017
《菩薩蠻》舞意想圖(張孝友繪)
0507ph017

寬厚平和的納西族人所創造的象形文字,歷史悠久,是目前世界上僅存並還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納西族的本土宗教──東巴教,在祭祀活動中,要由東巴(即巫師)跳舞祭神,這種舞蹈叫《東巴舞》,主要流傳在雲南麗江,其他納西族人民聚居區如中甸、永勝、四川木里等地,也流行《東巴舞》。據麗江老東巴李文先介紹:春節前後跳《東巴舞》預祝豐收,建房等喜事有東巴跳舞,祈福去災也要跳東巴舞。

0507ph018
東巴舞
0507ph018

在眾多矯捷雄健的藏族舞蹈中,有一個風格迥異、飽含中原舞風、優美抒情的《弦子舞》。民間傳說:這個曳長袖、翩翩而舞的舞蹈叫《諧》,俗稱《弦子舞》,是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成婚時,途經康藏交通要道──巴塘地區時,停留比較長的時間,這個舞蹈就是在那時由文成公主一行傳入西藏,一直傳承至今。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