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塔」因何在中國出現?

0220ph003
始建於東漢陝西的法門寺,塔明顯位於寺的中心。
0220ph003

在中國神州大地上,塔這種傳統建築可謂無處不在。中國是世界上古塔最多,最豐富、藝術文物價值最高的國家之一。據統計,歷史上遺留在全國各地的古塔數量,當在三千座以上。

 

一般人都把塔視為中國傳統建築的代表之一。然而,塔的誕生地卻不在中國,而是在印度。塔在中國的歷史也不長,在公元68年的東漢時代,才出現第一座塔。公元前五、六世紀時,印度的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當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人們便修造了一種覆缽式的建築物,以埋葬他的遺骸舍利。這種半圓形的建築物,梵文叫作「窣堵波」,最初的譯名有佛圖、浮屠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中的浮屠,就是指佛塔。後來,人們根據梵文「佛」字的音韻「布達」,造出了一個「荅」字,再加上一個「土」字旁,表示墳冢的意思。這樣,「塔」這個字就恰當地表達了它既有埋藏舍利的功能,也有古印度建築的風格。

0220ph001
塔和佛教的關係密不可分
0220ph001

跟殿堂、樓閣、亭榭、廊廡、城垣、陵墓、園林等中國傳統古建築相比,塔的出現時間最晚。西漢末年,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最先是在上層社會中流傳。公元64年,信仰佛教的東漢明帝劉莊派遣使臣到西域取經。他們在今天的阿富汗一帶取得佛經、佛像之後,還邀請印度高僧竺法蘭、攝摩騰一道,於公元67年回到當時的首都洛陽。公元68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在洛陽建成。同時,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座名塔──白馬寺塔,也宣告竣工。不過,由於年代久遠,當年的實物早已不存。現時洛陽的白馬寺內也有一座密檐式磚塔,名為齊雲塔,共13層,高35米,是金代(1175年)時期的建築,並非原來的白馬寺塔。

0220ph002
在雲南大理千尋塔中出土的三層小金塔,保留了印度窣堵波的原型。
0220ph002

中國古塔是佛寺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洛陽白馬寺塔為代表的早期古塔,均位於寺的中心,塔後建佛殿,四周建廊廡和圍牆。這種情況,從東漢一直延續到南北朝。後來,由於受到中國庭院式傳統建築佈局的影響,於是,從唐代開始,塔在寺中的位置就發生了變化:開始時,塔、殿並列,成了塔和殿左右相對的形式;繼之,塔在殿後;再繼之,塔被排出寺外,建在寺旁、寺後,或另建塔院。這說明,佛寺的建築,就如佛教教義一樣,不斷在「中國化」,採用中國老百姓熟悉和樂於接受的方式去傳播。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9月1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