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代的中印文化交流

1802phn003
1802phn003

佛教起源於印度。大概在兩漢之際(約公元前一世紀末至公元一世紀中葉),佛教傳入中國。傳說東漢永平年間,明帝夢中見佛,於是遣使到天竺(印度)求佛取經。印度僧侶帶來了佛經、佛像。公元68年,明帝為東來洛陽的印度僧侶修建住所。由於馱運佛經的白馬也供養其中,所以這裡稱作「白馬寺」,這是中國第一座佛寺。

 

魏晉至唐的四百多年間,印度佛教文化開始在中國紮根,中國已有許多平民百姓信奉佛教。隋唐時期,有許多中國僧人學者西行到印度取經。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唐代的玄奘。當時,佛教各部派長期爭論不休,為了破除紛爭,玄奘決心西行取真經。公元629年,玄奘不理政府禁令,私自西行。他翻山越嶺,經過二十多個國家,輾轉抵達印度。他在印度周遊各地,刻苦學習佛法,參加了許多學術研討會,並受邀到周邊國家講學。公元645年,玄奘回到唐朝首都長安,攜佛經657部和佛像若干,他還將這些佛經翻譯成漢文。

 

公元十世紀開始,中印交流以海上貿易為主。十五世紀初,明朝航海家鄭和先後七次率領龐大的船隊,出使南洋和印度洋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到過印度的許多地方。通過鄭和的船隊,中印兩國政府間互贈珍貴禮物,還進行了大宗的國際貿易活動,促進了相互間經濟和文化聯繫。當時隨鄭和寶船運到印度的物品很多,有布緞、色絹、水銀、麝香、草席等。

 

明朝之後,中印之間聯繫逐漸減少。清中葉(十八世紀)以後,兩國又有了貿易關係,但這次貿易的貨物是鴉片。印度產鴉片,以英國人為主的鴉片販子將這些鴉片走私到中國,牟取暴利。在清政府發起禁煙運動後,英國政府兩次發動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使中國人民陷入災難深淵。雖然處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下,但印度的有識之士支持中國人民的鬥爭,反對罪惡的鴉片貿易。當時年僅二十歲的印度詩人泰戈爾在《死亡的貿易》一文中嚴厲地譴責英國殖民者:「用大炮把鴉片填進中國人口中也叫貿易嗎?這是強盜行為。」

 

二十世紀上半葉,面臨殖民統治和侵略戰爭的中印兩國人民互相同情和支持。印度領袖甘地在孟買對中國記者說:「願中國得知,吾人此次是為解放印度,亦為保衞中國而奮鬥。」他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也大力提倡研究中國文化。在甘地支持下,1937年印度的國際大學成立了「中國學院」。

 

中國文化中有很多印度文化的影響。印度的佛教典籍影響了中國的文學,如唐傳奇是由佛教故事發展而來,宋朝話本和元明清的戲曲中也有許多印度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印度的佛像藝術、繪畫藝術和音樂傳入中國,為中國藝術家所借鑑。中國人的「因果報應」觀念和民間節日「盂蘭節」等也來自印度。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1月0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