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達子營28號對沈從文意味着甚麼?

0427ph012
1935年與張兆和攝於蘇州
0427ph012

新的北平時期,再不是四五年前的北京生活了,沈從文有了家,有了嬌小的妻子。他結束了青島大學的教務,接受以楊振聲為首的編輯中小學語文教材的工作,回到北平,在西城達子營28號築了新巢。這裡也是很長一段時間朋友們知道的沈從文居所。他迎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寫作黃金時期,他的代表作品大部分都在這個時期完成。他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使它成為北方文學的重鎮,他自己也成了京派領銜的小說家。他1934年為探母病曾回家鄉一次,結果寫出《湘行散記》,隨後更寫出了《邊城》!

0427ph019
晚年與張兆和
0427ph019

沈從文第一次可稱為「家」的達子營寓所,有正房三間,外帶個小廂房。院子不大,也沒有傳說中鳳凰棲息的梧桐樹,但確有一棵棗樹,一棵槐樹(沈戲稱為「一棗一槐廬」),足以引來翩翩「黑鳳」。「黑鳳」張兆和與沈從文,1933年9月9日於中央公園水榭結婚,沒有儀式。這裡就是他們新婚燕爾的窠巢。新房樸素,因女婿給丈人寫了封信,表示不要任何陪嫁。新人穿的新衣是張兆和的大姐特意趕製的。新床上鋪的錦緞百子圖床罩是梁思成、林徽因送的,算是唯一的奢侈品。屋子空蕩蕩的,日後要用買來的古代瓷器、漆器、絲織品填滿,用來往不斷的文學界客人填滿。現今,只能用小家庭的溫馨空氣來填滿了。

0427ph013
沈從文所編的《大公報》「文藝」副刊
0427ph013

在新婚的同月,就像是一件禮物,沈從文被天津《大公報》聘為「文藝」副刊的編輯。自1933年9月23日出版第一期,每周兩期,在北平編而在天津出,約稿、改稿、發排,只沈從文一人。張兆和自然成了幫手。到1935年9月改為與蕭乾合編,一周四期。再到1936年4月起,改由蕭乾一人編,但沈仍然參與其間,直至抗戰爆發。在長達四年的時間裡,這個副刊成為北方京派文學的重鎮。它以注重文學性,誠實地反映城鄉平民的生命形式為特徵,創作、評論、翻譯並重,尤其獎掖提拔青年作者。沈從文是個出色編輯,他讀文學青年的稿子時,經常想到十年前他自己投稿無門的經歷,便格外地留心,倍加愛護。

0427ph014
1933年10月發表在「文藝」副刊上的《文學者的態度》一文
0427ph014

就在沈從文編《大公報》「文藝」的第二個月,他在副刊上發表了《文學者的態度》一文,不料竟引發一場關涉到南北文壇的大爭論。沈在文中批評一種文學的「白相」(即遊戲)態度,引起蘇汶(杜衡)的回應,在《現代》雜誌發表《文人在上海》。沈再寫《論「海派」》、《 關於「海派」》,提出「海派是『名士才情』與『商業競賣』相結合」的觀點。論爭前後持續了兩年,發表意見的重要作家還有曹聚仁、徐懋庸、師陀、胡風、魯迅等。對於沈從文,他因為這次爭論,與商業性的文學劃清了界限,並顯示了理論方面的才能。論爭的另一效果是將「京派」、「海派」的概念大大推廣,中國南北文化、陸海文明的不平衡性更得到公認。

0427ph015
《現代》發表蘇汶(杜衡)的回應文章《文人在上海》
0427ph015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6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