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橋樑的科技及美學成就

0221ph016
南方風雨橋橋廊構築的優美線條
0221ph016

在公元十四世紀以前,中國的橋樑建設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公元前十二世紀,中國建造了有文字記載的世界上第一座浮橋。公元前206年,中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鐵索橋。中國出現拱橋雖晚於西方,但橋基的建造和橋形的多樣性與可觀性,都大大超越西方。敞肩式拱(在大拱兩端肩上建造小拱)的創造和運用,比西方更要早得多。

0221ph019
宋代在修建漳州江東橋時用了浮運法
0221ph019

中國橋樑的結構講求科學化,木橋的構件多用凹凸和楔入的卯榫連接,牢固而有彈性。石橋墩一般都修成船形,迎水面為尖狀,既便於分水,藉此減少河水對橋墩的衝力。北方有些橋樑還在橋墩的分水尖上包了三角鐵,可以斬冰。橋墩和拱券的石塊與石條之間,除了用石灰等填縫和黏結外,還要用鐵鉗之類的構件加固,非常科學。

 

在施工方面,中國人也有很多創造。宋代在修建泉州洛陽橋和漳州江東橋時,因為石樑太大、太重,人們便將石樑放在船上,借漲潮時安於橋墩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浮運法。此外,在修築橋基和橋墩、安置橫樑、砌築拱券等方面,古代工匠們都有許多發明創造,有的還沿用至今。

0221ph017
泉州安平橋的橋墩分水尖
0221ph017

對外國的影響

中國古代橋樑精湛的建築技術和多樣而優美的造型,早已引起世界各國人士關注。在十三世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孛羅曾在其遊記中多次介紹中國的古橋。葡萄牙人比萊奧特.佩雷斯、德國人馮.布雷姆.休傑吉斯特、英國人戴維斯等,皆先後於1577年、1796年及1880年到中國遊覽,並在他們的旅行筆記中專門介紹了中國的古橋。他們對中國古橋稱讚不已,並對中國橋樑的建築工人讚不絕口。

 

中國古橋的建築技藝對鄰國影響更大。1675年,俄羅斯沙皇彼得一世執政時期,曾派人邀請中國橋樑專家前去講課。在唐宋、明清時期,好些中國高僧和旅日華人,把中國的建橋技術帶到日本,日本的鳴潼橋、長崎的眼睛橋、錦帶橋等,也是明清時期由中國人設計和建造的,而且,錦帶橋還仿照了杭州西湖蘇堤拱橋的樣式。

0221ph018
馬可孛羅在其遊記中盛讚中國的橋樑建築
0221ph018

美學特色

從中國橋樑的總體美學特徵來看,可分南北兩大類。北方由於高山雄偉,平原遼闊,所建橋樑一般渾厚壯觀、氣魄宏大。南方則水網密佈,河道縱橫,所建橋樑一般輕盈靈巧、形態優美。至於西南地區,因多高山峽谷,溝深水急,故多索橋高懸,又是另一番景觀。

 

中國的每一座橋樑,在修建時都非常注意造型。拱橋、園林橋更是佼佼者。河北趙州、安濟橋橋下的主拱弧度達60度,與其拱肩上的四個小拱及微帶弧形的橋面,構成一組非常和諧的立體圖畫。這是一座交通橋,更是一件龐大的藝術品,歷來受人稱讚。江蘇揚州瘦西湖中的五亭橋,巨大的「工」字形橋墩上立着五座造型優美的亭子,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分外美觀。杭州西湖的蘇堤六橋,橋橋如畫,美不勝收。所以,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著名科學技術史學家李約瑟博士(J. Needham)也在其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盛讚中國的橋樑,幾乎「每座都非常美觀」,是「合理與浪漫的巧妙結合」。

0221ph015
從城門橋看水鄉美景
0221ph015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4月0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