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橋樑的發展歷程

0221ph007
雲南建水雙龍橋(清)
0221ph007

橋樑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沒有人不曾在橋上走過。究竟橋樑是怎樣的一種建築物呢?中國著名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說:「橋,水樑也。」「樑,水橋也」。可見,橋和樑都是一種修建在水面之上,以供通行的建築物。從歷史和現狀上看,絕大多數橋樑均架設在水面上,只有閣道橋和現代城市的行人天橋和行車天橋,是架設於高樓崇閣之間或通衢大道之上。

 

從對天生橋的利用到人工造橋,這是一個歷史的飛躍過程。從簡單的獨木橋到今天的鋼鐵大橋;從單一的樑橋到浮橋、索橋、拱橋、園林橋、棧道橋、縴道橋等;建橋的材料從以木料為主,到以石料為主,再到以鋼鐵和鋼筋混凝土為主,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國在發展橋樑方面於十四世紀以前處於領先地位,今天,她依然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橋樑大國。

0221ph003
漢代畫像石(水陸交戰圖)上之橋樑
0221ph003

創始期——殷商到西周

這一時期從殷商至西周(約公元前十七世紀初—前771年),時間大約1,600年。此時的橋樑,我們只能從曲阜(春秋時期魯國故都)等地的考古地點中找到建橋用的石料和夯土層,或從歷史文獻中找到記載。此時的橋樑均為木構,且多為浮橋和木樑橋。這些大小橋樑的出現,為中國以後的橋樑建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0221ph004
原始的樑橋──《西湖記》(明萬曆間唐振吾刻本)
0221ph004

發展期——戰國到秦漢

從戰國至秦、漢(約公元前475—公元220年),時間大約六七百年。在此期間,中國已從奴隸社會進入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國家從諸侯割據變為統一,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力量日益雄厚,令橋樑建築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公元前三世紀,中國第一座竹索橋在成都市郊出現。另外也大量修建了閣道橋和棧道橋。此時,拱券結構開始用於建橋。公元282年,中國第一座拱橋出現在洛陽城外。至此,中國橋樑四大類型包括浮橋、樑橋、索橋和拱橋,已經基本形成。

0221ph005
江西石鐘山石板橋
0221ph005

鼎盛期——南北朝到宋朝

從南北朝、隋、唐、五代至宋、遼、金時期(公元420—1279年),中國封建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尤其是唐代,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此時,中國古橋建築發展已達到頂峰。由於拱券結構在建橋工程上的廣泛運用,建築橋樑以木料為主,發展到以石料為主。敞肩式、筏型基礎、浮運法等重大技術突破,都在此時期完成。出現敞肩式結構,不但使中國石拱橋的建築如雨後春筍,遍及全國,而且使橋樑的造型變得更為輕盈美觀。獨特的開合式橋、美觀的疊樑式木拱橋也在此時出現。一批世界一流的名橋,如北京蘆溝橋、趙州安濟橋、蘇州寶帶橋、泉州洛陽橋、晉江安平橋、潮州廣濟橋等,也誕生於此時期。

bulb

敞肩式、筏型基礎、浮運法

敝肩式:在主拱兩端上修建小拱的建築結構。筏型基礎:在寬闊江底鋪砌碎石,並養殖牡蠣(即蠔)黏結起來以形成橋基。浮運法:當石樑太大、太重時,人們便將石樑放船上,供漲潮時安於橋墩上。

0221ph006
蘇州寶帶橋
0221ph006

延續期——元、明、清

在元、明、清時期(1271-1911年)的六七百年間,人們繼承了前人創造橋樑的建築技術,繼續修築新橋,維修、加固或重建舊橋。用圍堰抽水乾修法興修橋墩而建造的江西南城萬年橋,是這一時期新橋的代表,這種建築方法,為後世廣泛採用。在西南地區,竹索橋、藤索橋、鐵索橋等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清朝末年蘭州黃河鐵橋的建成,標誌着中國橋樑建築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步入了以鋼鐵和鋼筋混凝土為主要材料的現代化軌道。

0221ph001
珠江虎門大橋風光
0221ph001

現代發展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統元年(1909年),人們利用從德國進口的鋼材,在甘肅省蘭州市的黃河上建造了一座鋼鐵大橋——蘭州黃河大橋。這座橋樑的出現,標誌着中國以木料和石料為主要建築材料的古代建橋歷史階段的基本結束。從此,中國橋樑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採用了許多更先進、更科學的建橋技術。

0221ph002
蘭州黃河第一橋
0221ph002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1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