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詞為何物?

0412ph002
蘇軾的這首詞調寄《念奴嬌》,詞人另起題目《赤壁懷古》。
0412ph002

詞是配樂歌唱的歌辭,所以它最初的名字叫「曲子」、「曲子詞」、「歌曲」。南宋以後才把「詞」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使用。從廣義上說,詞是起源於隋唐,盛行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詩是先有歌辭,然後再為歌辭配樂;詞則是先有樂譜,再按譜填辭。與詩配合的音樂是「清商曲」,或簡稱「清樂」,樂器以琴和吹奏的管樂器為主,與詞配合的音樂多以琵琶演奏,稱為「宴樂」,又作「燕樂」。

 

南北朝時期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時期。少數民族的音樂也傳入中原,並逐漸與中原地區原有的音樂融合,形成了新的音樂宴樂。宴樂在公私宴會和娛樂場所很流行,漸漸地便產生了專門配合宴樂而歌唱的歌辭,這就是新的詩體──詞。隋代就有詞產生,只是數量很少。到了中唐時代,民間詞多了起來,也引起了文人的注意,他們有意識地按詞的性質和特點模仿民間詞作,促使詞這種詩體走向成熟。

0412ph001
無論宴會是甚麼性質,音樂的助興都是不可或缺的。(戴敦邦繪)
0412ph001

詞調就是詞的腔調,也就是一首曲子的歌譜。詞調的名字就是「詞牌」。不同的詞牌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比如《念奴嬌》音節高亢,適合表現豪情壯志;《阮郎歸》聲情淒涼,適宜表現悲傷哀怨的感情。每個詞調都有固定的句數,每一句有固定的字數,每個字要求有一定的聲調,這就叫「詞譜」。在詞形成的初期,詞牌就是詞的題目。但後來一般宋代詞人填詞並不是為了歌唱,而是利用詞這種詩歌形式抒發感情,把詞變成句子長短不齊的詩,詞的內容與詞牌的聲情脫節了,於是有的便在詞牌之外另起一個名字,如蘇軾的《念奴嬌》題目是《赤壁懷古》。

bulb

《念奴嬌》

又名《百字令》、《壺中天》、《湘月》,宋詞作品中以蘇軾之「大江東去」最著名,故《酹江月》、《大江東去》成為另一別名。全闋100字,前後片各四仄韻,若用以抒寫豪壯感情,宜用入聲韻部,另也變格使用平韻者。

bulb

《阮郎歸》

又名《醉桃源》、《碧桃春》。據《神仙記》載,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鄉情切,歸家時已鄉邑零落,十世已過。全闋47字,前後片各四平韻,音調淒悲。

bulb

聲調

古人把漢語字音的聲調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聲。平聲又分陰平和陽平,屬平聲;上、去、入三聲屬仄聲。

「闋」是甚麼?闋是音樂演奏完畢的意思。用到詞裡,一首詞為一闋,也有用為詞的代稱。「片」是甚麼?本為音樂的段落,指全曲未完而可以暫時休止的段落。用到詞裡,也指內容上的段落。大多數詞調分為兩片。一首詞的字數多少不等,短的僅十幾個字,如《十六字令》16字,長的如《鶯啼序》240字。字數少、篇幅短的詞叫「令詞」,也叫「小令」;篇幅長、字數多的詞叫「慢詞」,也叫「長調」;長短適中的詞則叫「中調」。這只是相比較而言的大致區分,並沒有嚴格的字數規定。有人認為40至50字以內的為「小令」,180字以內的為「中調」,再多的則為「長調」。每個詞牌都有自己的聲韻要求,構成獨特的格律。聲指字的四聲。中國的文學,尤其是詩、詞、曲,非常講究遣詞用字的四聲。平仄搭配得好,就能造成抑揚頓挫的效果,讀起來上口,聽起來悅耳。韻指詞的押韻。詞的用韻比律詩、絕句寬鬆,可以四聲通,也可以借方音押韻。但詞的韻位比較複雜。

0412ph003
這闕是《卜算子》
0412ph003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1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