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宗教建築有何特點?

0514ph019
雲南大理寺廟
0514ph019

中國由古代至今,出現了多種宗教,較重要的是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其他還有摩尼教、天主教、基督教、苯教等。其中延續時間較長和傳播地域最廣的,應屬自印度經西域輾轉傳來的佛教。它不僅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建築和藝術遺產──如殿閣、佛塔、經幢、石窟、雕刻、塑像、壁畫等,並且對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和思想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道教建築一般稱宮、觀、院,但其佈局和形式基本上仍然遵循中國傳統的宮殿、祠廟體制,並未形成獨立的系統與風格。

0514ph017
四川理塘寺的建築融合了喇嘛教與漢文化的特點
0514ph017

窟指就着河畔山崖或岩石上開鑿的佛教寺院,通常由多個相鄰的洞窟組成,是僧人修行生活和信徒禮拜布施的地方。石窟源於印度,約始於公元前三世紀中葉,至公元七至八世紀逐漸衰微。石窟的建造因應不同的需要而有變化,例如讓僧人在洞裡面壁修行的稱為「禪窟」── 梵文音譯Dhynna(禪),代表修行。後來為方便信徒頂禮膜拜,就將窣堵坡搬進窟裡,成為「支提窟」(或稱「塔廟」),柱子四周刻佛龕。佛教傳入中國後,人們在石窟旁邊建中國式樣的寺廟,成為「石窟寺」,石窟則成為專門雕刻石像的地方。中國的石窟主要有三種形式:塔院式、佛殿式、背屏式。佛寺是佛教徒供奉神祇、舉行宗教活動和供僧人居住的場所。佛教起源於印度,在東漢明帝時(公元58-76年)傳入中國,帶來佛經及建造寺廟和佛塔。「寺」在漢代的原意是官署名稱──「凡府廷所在皆為之寺」,因為在東漢明帝時,天竺僧釋摩騰和竺法蘭自西域用白馬馱佛經來洛陽,住在接待賓客的官署──鴻臚寺,遂改名為白馬寺。後來把供奉佛像的地方都稱作「寺」,並以寺為佛教建築的通稱。

bulb

窣堵坡

源於印度的塔的一種形式。印度的窣堵坡原是埋葬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舍利的佛教建築,窣堵坡就是墳塚的意思。

0514ph018
雲岡石窟內的雕樑龍頭像
0514ph018

中國古代道教建築的主要形式,是供奉道教神像、供道士和道姑修煉及居住的場所。道教發源於中國本土,東漢末年(公元142年)張道陵用方士符咒之術創造了天師道,被北魏的寇謙之繼承並發展,正式建立道教,奉張道陵為天師,奉老子為道教的教祖和最高天神。老子著《道德經》闡發了道學的基本觀點,主張「清淨無為」,和論述一些樸素的唯物辯證觀點。現存的著名道教宮觀有:蘇州玄妙觀三清殿、山西的永樂宮、北京白雲觀。道觀除了供奉道尊外,也有許多壁畫。宋代的道觀更加宏偉華麗。宋真宗時(公元998-1021年)所建的玉清昭應宮(道觀)共計房屋2,610間,用彩畫裝修得金碧輝煌。

0514ph020
湖北九宮道是全國五大道場之一
0514ph020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2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