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高僧在中印留下的足跡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文化已開始在中國紮根,中國已有許多平民百姓信奉佛教。據《高僧傳》記載,此時期有很多印度僧人來華傳教、翻譯佛經。

1802ph011
鳩摩羅什像
1802ph011

鳩摩羅什是印度著名學者和翻譯家,他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巨大。他於公元344年生在龜茲,9歲隨母親到印度,在印度學習,後來輾轉到中國宣揚佛法。鳩摩羅什從小聰明能幹,對印度佛教經典、天文學、數學、梵文等知之甚多。回龜茲後,又繼續研究,名聲很大。公元401年,後秦皇帝姚興接他到長安,待以國師之禮。鳩摩羅什於公元413年死於長安,享年70歲。鳩摩羅什在長安的12年中,除了翻譯佛經外,還說法講學,廣收門徒,其名聲傳遍當時全中國。他共譯書三百多卷,包括《金剛經》、《法華經》、《大莊嚴論經》、《雜譬喻經》等重要經典。鳩摩羅什對古代的中印文化交流貢獻很大,他和唐代的玄奘法師一樣,是劃時代的人物,為古代的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徵之一。

1802ph010
法顯西行圖
1802ph010

在魏晉南北朝中國人西行取經的熱潮中,法顯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在中印關係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是中國、印度家喻戶曉的人物。為了觀拜佛陀的遺跡,尋找有關僧侶戒律的書籍,以助佛教徒修行,法顯於公元399年,聯同慧景、道整、慧應與慧嵬,一起從長安出發前往印度求法。在甘肅途中又遇上4人,一同前往。西行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最後9人中只有法顯、智嚴、寶雲3人到過印度而又能回國,其餘6人不是途中返回,就是死在印度。法顯西行,於公元414年由海路回國,經歷了30餘國,前後歷時15載。

1802ph008
玄奘負笈圖
1802ph008

玄奘是中國唐代一位名望極高的高僧,他成就大,貢獻多,並在哲學、文學、史學各方面都有很好的修養。玄奘13歲出家為僧,一心鑽研佛經,追求真理。當時,佛教各部派長期爭論不休,玄奘為了破除紛爭,決心效法法顯西行取真經,以明察究竟。公元629年,玄奘不理政府禁令,私自西行,經過二十多個國家,最後才輾轉抵達印度。玄奘周遊印度各地,一面巡禮聖跡,一面講經學法,並在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爛陀住學5年,刻苦學習和講學,成果甚豐。玄奘於公元645年載譽而歸,攜佛經657部,另有佛像若干,都藏在新建的大雁塔裡。翌年,玄奘撰成了《大唐西域記》。這部不朽的世界名著記是了解當時印度和中亞古代歷史的重要資料。此外,玄奘更傾其後半生精力,譯出佛經共54卷,1335章,對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貢獻良多。

1802ph009
玄奘撰《大唐西域記》
1802ph009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