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一)澳门面对国共内战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4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4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各界和民众强烈要求收回香港和澳门,而国民政府外交部提出几个方案来处理澳门,包括以武力收回。1945年10月,澳葡政府阻止澳门民众举行庆祝双十国庆,广东政府因而以葡萄牙人包庇日本罪犯和亲日份子为由,派兵驻留关闸,又全面封锁澳门。然而,国民政府从大局着眼以及考虑到“港澳一体”,在同年12月尾下令撤走军队,解除对澳门的封锁,收回行动暂时搁置,但广东省其后仍然多次向南京中央政府请求,希望向葡萄牙交涉收回澳门。

1949年初,随着国军在国共内战中节节败退,澳葡政府担心解放军将顺势收回澳门,因而寻求英国和美国的军事援助,也增兵加强防卫澳门。不过,当时国内局势尚未稳定,加上港澳的国际地位,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遂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策略,保持香港和澳门作为与西方联系的国际通道。1966年的“一二三事件”,则成为战后澳门历史的重要转折。

国共两党在澳门的竞逐最终如何结束?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1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1

                                                             张惠长,抗战期间、战后初期曾任中山县县长。

ebook

1945年10月,广东政府命令中山县县长张惠长和驻军一五九师师长刘绍武在双十国庆发起民众要求收回澳门,澳葡政府遂以维持社会治安为由封锁关闸,禁止集会和宣传。广东政府继而称数十名日本罪犯和亲日份子潜藏澳门,受到澳葡政府包庇,于是派遣军队进驻关闸附近,并全面封锁澳门,禁止蔬菜和肉类等货品进入澳门,中国军队甚至在澳门周边地区举行晚间射击演练。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2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2

                                                         张发奎将军,摄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

ebook

广东将领张发奎多次向蒋介石提出发兵收回澳门,称这不但是中国主权问题,更是防止日本罪犯和亲日份子逃离中国。然而,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反对收回,认为应先处理香港问题,蒋介石同意外交部的意见。1945年12月26日,驻澳门附近的国军撤走,澳门解除封锁。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3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3

                             1946年,蒋介石与宋子文合影。1947年9月至1949年1月,宋子文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任内兼处理香港、澳门问题。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4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4

1949年11月5日,解放军接管拱北地区,镜湖医院、华侨协会、民主妇女会筹委会、大众报排字房工友等代表成立劳军代表团,在11月9日由镜湖医院出发,到前山慰问驻地解放军。随着国军在国共内战中败北、国民政府播迁台湾,成立于1949年10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与英国、葡萄牙交涉香港、澳门问题。(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提供,引自澳门基金会“澳门记忆”文史网)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5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5

               1949年,镜湖医院劳军代表团在校舍门前合照。(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提供,引自澳门基金会“澳门记忆”文史网)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6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6

澳门各侨团、学校于1949年11月20日在平安戏院举行大会,庆祝广州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千人参与。图为当日的场刊。(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提供,引自澳门基金会“澳门记忆”文史网)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7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7

停泊在澳门内港的“德星号”客轮。1950年万山群岛海战期间,该船曾救起解放军兵船的56名士兵,送到澳门救治。(利冠棉先生收藏,澳门历史教育学会提供,引自澳门基金会“澳门记忆”文史网)

ebook

1950年5月,国军与解放军在澳门附近的万山群岛爆发大型海战。据当时的报道,由于战场非常接近澳门,市区经常听到枪炮声,甚至能目睹火光。虽然战火未有直接波及澳门,但往来澳门与香港的客轮却受影响,如“德星号”就曾因误入解放军的封锁线而受到炮击,幸未造成伤亡。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8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8

1966年11月15日氹仔校舍扩建引发警民冲突,成为“一二三事件”的导火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澳门每多受国内局势影响,“一二三事件”是其中之一。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9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9

“一二三事件”期间群众破坏位于议事亭前地的美士基打(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雕像。美士基打在1849年关闸事件中率领葡军击败清军并占领关阐。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10
mainsite_psd_aomenliu01_10

“一二三事件”期间澳门警民爆发街头冲突,警察向示威者发射催泪弹。(冯卓华先生摄,澳门摄影学会提供,引自澳门基金会“澳门记忆”文史网)

ebook

“一二三事件”是澳门历史上的大事,起因源于澳葡政府长期管治失当,包括无所作为、行政混乱、效率低下、贪污盛行、族群矛盾日积月累,加上受中国国内文化大革命氛围影响,终引发大规模动乱。

1966年,氹仔基层民众为让更多贫穷孩童上学读书,遂向澳葡政府的工务局申请扩建氹仔坊众学校校舍,然而前后交涉和申请工程准照达二十四次不果,工人于是在11月先行搭棚动工。当时澳葡政府将澳门的行政区域分为两个市,即管辖澳门半岛的澳门市和管辖氹仔、路环两岛的海岛市。11月15日,时任海岛市行政局代局长晏德地(Rui de Andrade)在上班途中发现氹仔坊众学校门前搭起棚架,随即派出警察前往阻止校舍扩建工程,工人拒绝停工,触发警民冲突,造成二十四人受伤。警方又拘捕在场采访的一名《澳门日报》记者,是为“氹仔事件”。事件其后发酵并蔓延到澳门半岛。

12月3日中午12时许,澳督府门前发生冲突,演变成大规模骚动,一些亲北京的左派群众闯进澳督府,高唱红歌、朗读《毛语录》,又推翻警车。警方使用警棍及防暴水车驱赶示威者。消息传出后,上街示威的群众愈来愈多,有象征葡萄牙殖民统治的雕像遭破坏,亦有政府机关遭冲击。下午4时半左右,群众冲击警厅,警厅关上闸门,警厅内防暴警察在闸门缝隙向外施放催泪弹,并开枪射击,造成两人死亡。总督随后在傍晚6时颁令戒严并实行宵禁。其后几天有数人在街上遭枪杀。事件中有八人(一说十一人)死亡,二百多人受伤,数十人被捕。是为“一二三事件”。

12月3日冲突后,中国透过广东当局和澳门左派社团要求澳门总督嘉乐庇(José Manuel de Sousa Faro Nobre de Carvalho)签署“认罪书”。经过近两个月后,澳葡政府接受澳门华人代表提出的要求,不但道歉和赔偿死伤者,也接受北京要求禁止国民党在澳门活动。

国共两党在澳门的竞逐最终如何结束?

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后,澳门仍然保有国民党支部的组织及机构,亲共团体也同时在澳门民间活动,国共继续在澳门角力。1966年“一二三事件”发生后,澳葡政府接受北京要求,禁止国民党在澳门活动、不得展示和国民党有关的标志和旗帜,此后亲国民党的组织和机构全面撤出澳门。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图1-3)、澳门基金会(图4-7、10)、其他资料图片。